老年痴呆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真希望你读读这本书对待弱者的态度,才是衡
TUhjnbcbe - 2022/7/6 15:43:00

题图:电影《第八日》剧照。影片讲述了发生在一位唐氏综合征患者乔治(左,PascalDuquenne饰)身上的温馨故事,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人这种动物,有时候为了拯救一个小生命不惜拼尽全力,然而在同一时代,同样的人竟还在制造能够一瞬间将大量生命化为灰烬的灭绝性核武器,并用这些武器相互威胁。

在我看来,做出这两种行为的人并非本质不同的两种人。并不是说要保住孩子的人是神,而另一种人就是魔*,他们的本质归根到底是一样的,这才是让我感到最可怕的地方。

如今,我们身处一个如此混乱的时代,但我认为,人类就算看到一个没救的残障儿也要拼尽全力让他活下去、抚养他长大成人,只要这种行为还在延续,那就说明我们还有一线生机。人类还是有救的,这就是我的看法。

——斋藤茂男《为了生命闪耀之日》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唐氏综合征日”,选择21日这一天,是因为唐氏综合征的独特性——第21对染色体多了一条。而也正因为比常人多一条染色体,唐氏儿和他们的家庭承受着比常人更多的艰难与坎坷。

电影《第八日》剧照

有一个孩子,她刚出生时就被诊断为内脏器官受损的唐氏儿,维持生命的希望微乎其微,如果你是她的父母,或是医生、护士,再或是和她完全没有关系的局外人,你会选择救她还是任其死去?围绕这个唐氏儿的生死问题,日本社会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展开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人类不断追求进化的反省……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救援。但是,孩子最终得救了吗?今天我们推荐“日本世相”丛书的新书《为了生命闪耀之日》,作者斋藤茂男通过一系列追踪报道,记载了这个唐氏儿的出生所引发的“到底该不该让她活下来”的全民讨论,揭示了唐氏儿的生死问题带来的深层精神遗产。

我比常人多一条染色体

但不想成为多余的人

斋藤茂男

来源

节选自《为了生命闪耀之日》

陈星竹

01

大量虐杀的时代和小生命

一个可以共同抚养残障儿的社会,不仅对老人,对普通人来说也可以称得上是宜居的社会。从这个意义来说,就像A医生曾说过的,残障儿乍一看似乎是社会的“包袱”,但他们在改造社会方面发挥着宝贵的作用。同时,A医生还提道:“不能仅仅对残障儿的父母说‘生命很重要,所以要把他们带大’,还要告诉他们,这个责任将会由全社会共同承担。只有提供了这样的后援,我们才能鼓励父母采取行动。如果大家都是‘你应该把他养大,但之后怎么样可就没人管了’这种态度,最后我们的社会将变得越来越不适合人的生存。”

日剧《产科医鸿鸟》剧照

近来,通过孕期的羊水检查可以发现婴儿是否存在唐氏综合征等异常情况,控制残障儿出生的相关医疗技术正在不断进步。A医生一边向我们解释相关的技术,一边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和我的夫人都是晚婚,她生第一胎的时候已经三十五岁了。高龄产妇很容易生出唐氏儿,我们本可以做羊水检查,但最终还是没做。我们觉得即便孩子天生残疾也一定要把他照顾好。如果全社会都认为残障儿一无是处,那么,那些没有取得什么成绩的普通孩子也同样会被认为是没用的人。我不想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

日剧《产科医鸿鸟》剧照

并非A的职业是医生,他才这样说,我们从A医生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是一个直面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人。听着A医生的故事,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办公室附近悄然无声。他时不时地陷入沉思,然后是一阵久久的沉默。这时A医生突然开口说:“人这种动物,有时候为了拯救一个小生命不惜拼尽全力,然而在同一时代,同样的人竟还在制造能够一瞬间将大量生命化为灰烬的灭绝性核武器,并用这些武器相互威胁。在我看来,做出这两种行为的人并非本质不同的两种人。并不是说要保住孩子的人是神,而另一种人就是魔*,他们的本质归根到底是一样的,这才是让我感到最可怕的地方。如今,我们身处一个如此混乱的时代,但我认为,人类就算看到一个没救的残障儿也要拼尽全力让他活下去、抚养他长大成人,只要这种行为还在延续,那就说明我们还有一线生机。人类还是有救的,这就是我的看法。”在拜访A医生后的几天,我们见到了一位大学教授,他的专业是经济学。“要想知道一个社会的好坏,看这个社会里的残疾人受到了怎样的对待就足够了。”这位教授如是说道。他的观点和A医生不谋而合。“如果残疾人和老年人在这个社会上不被视为障碍,他们不光受到保护,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参与各种社会事务——如果一个社会能保证这种状态,那就称得上是一个优质的社会了。日本明明还不至于穷到没能力建立起富有人性的社会啊。”实际上这位教授也是一个残障儿的父亲。我想让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唐氏儿生死问题的看法。教授说:“想想那些在恶劣条件下难以脱身,还要与残障儿一起生活的父母的处境,尤其是这些家庭中母亲的处境,我们就不能给这个问题轻易下结论。然而,正因为我自己的孩子是残障儿,要说我有什么深刻见解的话,那大概就是人类的潜力是无限的。”换句话说,思考生死问题时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可能性”。“包括那些有严重残疾的孩子,所有孩子都有惊人的潜力去做好一些事情。孩子的好坏不在于他们和别人相比如何,而在于我们能把每个孩子的潜力发挥到什么程度。”

日剧《产科医鸿鸟》剧照

挖掘潜力——这不仅是培养残障儿的重要原则,也是培养所有孩子做人的出发点。从这个意义来说,正是因为残障儿,我们的社会中一些已经失去的东西才被重新点亮。围绕唐氏儿的问题,我们列举了很多事实,同时也交换了想法。最后,我们和《日本世相》系列的智囊团X先生(多人代称)进行了交流。02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

短篇小说《听人说话的地藏和不听人说话的地藏》的作者是大正、昭和时期发表了《借孩子的人》等多部小说的作家宇野浩二(于一九六一年去世)。我们在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时,在一九二三年出版的儿童读物《红屋子》中找到这个故事。故事的大致情节如下——很久以前,一个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老和尚,在村子的东边和西边各放了一尊地藏菩萨,并对村民们说:“东边的地藏会满足你们的任何愿望,但西边的地藏却很少听见你们的愿望。所以,最好还是多去看看西边的地藏吧……”话音刚落,和尚就消失了。就像老和尚说的那样,如果向东边的地藏许愿“请治好我的病”“请让我成为有钱人”等,他会一一满足大家的愿望,于是人们纷纷前往东边的地藏处。二十年、五十年过去了,村民们都变成了富翁,他们还希望“一定要让我当这个村子里最有钱的人”,于是村里的有钱人越来越多。后来甚至还有人许愿让某人生病、让某人失明、让某人失去双腿……村民们慢慢变得越来越穷,村子里的病人也越来越多。最终,村子彻底荒芜了。这时,那个老和尚又现身了,他说:“你们只管去西边参拜那个‘不听人说话的地藏’就好了。”说罢,他便消失了。西边的地藏无法为大家实现愿望,于是村民们不再抱有任何目的,只是单纯地参拜。村民们慢慢变得不再贪婪,开始辛勤劳动,最终村子又恢复成一片安居乐业的景象……X先生说:“我记得小时候读了这部作品后印象很深。当今世界似乎有一位‘听人说话的地藏’,只需轻轻一按按钮,自己的欲望统统能得到满足……如果不参拜‘不听人说话的地藏’,那我们恐怕会落得凄惨的下场。”

日剧《产科医鸿鸟》剧照

这个故事给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在过去那个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的年代,各个国家的人都倾向于抛弃那些对生产没有直接贡献的人,但在如今这个富裕的时代,‘杀死’残障儿的悲剧依然在不断上演,这充分证明了金钱和物质没有被用于支持和丰富人类的精神。物质的丰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却加速了精神的贫困。由于现在支持残障儿及其父母的机构和制度不够完善,所以一旦生了残障儿,父母就会感到被社会孤立,这就导致了谋杀儿童和亲子自杀等悲剧的发生。”X先生强调,父母仍然根深蒂固地认为“孩子是他们的私人财产”。“在日本,‘儿童拥有独立于父母的人格,他们有权发展自己的个性,过自己的生活’这种观念还没有被广泛接受。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父母认为可以完全凭借他们自己的想法来处置孩子。他们没有站在‘孩子是社会的孩子,为了让孩子生存应该向社会索取福利’的立场上考虑,而是选择了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处置他们。”在这一系列的读者来信中,有人认为除了父母,任何人对唐氏儿的生死都没有发言权,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死,就应该放任他们这样做。这一观点给X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剧《产科医鸿鸟》剧照

“我理解唐氏儿父母面对的残酷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抚养唐氏儿是每个家庭各自的事情,在缓解唐氏儿父母被迫独自承担痛苦的同时,我们必须坚信人的生命归属于他本人,并将这一观点贯彻到底。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最终人们也会觉得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就应该死,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老龄化社会。”03

在相互鼓励中生活

一个唐氏儿的妈妈告诉我们,她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对她说:“阿姨,你为什么要送他上我们的幼儿园?他只会给我们添麻烦!”听了这话,她十分震惊。

日剧《产科医鸿鸟》剧照

这位母亲说:“我觉得那个孩子的父母一定在家里跟他说过类似的话,这么小的孩子就抱有如此强烈的偏见,真是一件可怕的事。”甚至还有缺乏常识的家长告诉孩子:“不要和唐氏儿手拉手,这种病会传染的。”很多残障儿和他们的父母不断遭受着来自周围的偏见和蔑视,那些冷眼像一支支冷箭一样不断向他们射来,让他们饱受煎熬。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X先生继续开口讲道:随着医学的发展,弱者的生命得到拯救,残障儿的数量也将不断增加。我们的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变成一个健康儿童和残障儿共同生活的社会。然而,现实又是如何呢?从婴儿时期开始,那些健康的孩子就被送上了成为人生赢家的道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甚至意识不到残障儿的存在。这样一来,所谓健康的人就会产生“那些人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是有缺陷的、特殊的人”的感觉。他们并没有与残疾人共同生活的想法,而是从一开始就认为残疾人只能带来麻烦。然而,残障儿并不是特殊人群。就像有的人强壮,有的人弱小一样,健康儿童中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体,残障儿只不过是众多差异中的一个而已。换句话说,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如果我们都认为“孩子就应该是正常的”,将健康孩子的标准形象作为尺度来衡量他人,那么,不符合这个形象的孩子就会被认为低人一等,并且大家也会害怕变得和他一样。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会呈现出一种负面的形象,人们也会慢慢对他们敬而远之。然而,如果健康的孩子从婴儿时期就有更多机会与残障儿相处呢?他们将明白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不能轻松地折纸、爬树;他们也不会因为那些孩子长着不一样的面孔和缺失四肢而感到奇怪。大家会自然而然地一起扶持残障儿,与他们共同生活。日剧《产科医鸿鸟》剧照说罢,X先生继续聚焦于本系列报道中出现过的残障儿的父母。他说:“一个残障儿的成长过程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父母一定很不容易,母亲也一定哭过很多次,父母在认真养育孩子的同时,也会得到孩子的鼓励和爱。在孩子的成长中获得乐趣,一家人才能和睦地生活在一起。”X先生认为全社会应该更加支持这样的生活方式。“那些家庭应该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珍惜‘活着’的感觉,并不断延续和扩大这种意识,让它成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这样的话,无论是多么弱小的个体,也可以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人们相互鼓励,共同度过这个艰难的时代。难道我们不应该创造这样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世界吗?”昨天晚上,在结束这个系列之前,我们又去了医院。她接受静脉注射已经一百天了,小小的身躯燃烧着生命之火,正拼尽全力地活下来。但是根据医生的诊断,她的生存希望仍然渺茫。外面天气很冷。在漆黑的夜空中,我看到了儿科病房的一盏摇曳的灯。小生命很快就会消失在夜空中了。我们继续思考唐氏儿究竟想要用她短暂的生命向我们传达什么,我们一直探索这个问题,直到它的最深处——

日剧《产科医鸿鸟》剧照

作者简介

斋藤茂男(—),日本著名记者。东京出生,毕业于庆应大学经济学部。年进入共同通信社,历任社会部记者、次长、编委,年退休。年获第一届日本记者会议奖。年因系列报道《啊,繁荣》再次获奖。年,因长年的新闻报道活动和作为新闻记者的高声望,获得日本记者俱乐部奖。年《日本的幸福》系列获日本新闻协会奖。年岩波书店出版其12卷著作集。斋藤年因“菅生事件”的报道一举成名。他终身关心弱势群体,敢于暴露社会黑暗面。斋藤认为,“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现实,光用所谓冷静客观的观察是无法准确捕捉的。记者必须越境进入弱者的状况中,只有彻底站在弱者的立场和视角上来观察世界,我们才能接近情况的本质。必须自觉‘中立、公正、客观’等常识的虚构性”。有人曾用“生涯一记者”来形容斋藤茂男,认为他是全日本最符合新闻记者形象的人,甚至在晚年,面对犹豫是否要告知癌症实情的医生,斋藤说“新闻记者需要知道真实情况”,让医生告知实情,像新闻采访一样用本子一一记录下自己的病况、还能做多少工作、延缓病情的措施有哪些选项等。这是他失去意识倒下的5天前的事。他作为业界榜样至今依然受到许多年轻记者的仰慕和怀念。斋藤茂男作品·全四册

影响日本战后一代的非虚构系列代表作

《饱食穷民》《妻子们的思秋期》

《燃烧未尽的晚景》《为了生命闪耀之日》

特别推荐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严晓星:漫谈金庸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徐新对话刘成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长三角论坛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新书分享会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

《谢辰生口述》

《袍哥》

《年羹尧之死》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传奇中的大唐》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希望你读读这本书对待弱者的态度,才是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