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沟通
1.确定老人听力及视力是否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老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和视力的问题,而失智老人因病情的关系往往不会及时反映身体的不适感。因此,我们要先排除出现沟通问题是否是因听力或是视力原因引起的。如老人的眼镜度数是否合适,助听器的功能和音量是否正常,必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2.从老人的正面走近他,态度沉稳,面对面的交流,保持视线的接触,表示对老人的兴趣及关心,以此增加他们的信心。当老人是坐着的时候,照护者应坐下或者蹲下,避免居高临下地与老人说话。3.每次说话时,先用老人的名字称呼他并介绍自己是谁,引起他的注意力,指引他认人。交流中也时刻注意老人的音调、姿势,并借以推测老人的感觉(有时情绪远比语言重要)。4.与老人交谈时要注意放慢语速,多使用简单易懂的语句说明举动与指示,且一次只说一件事,并留心说话的语气。有时也可使用方言、俚语,有助于老人的理解。忌讳说“怎么还说那件事”“为什么这么做”“怎么老是这样”等。5.将环境的干扰控制到最小。噪声、过亮或昏暗的光线、太多的人一起说话等嘈杂的环境都会造成老人的分心,让老人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信息的交流。6.一次只问一个问题,并给老人充足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如果老人对问话没有反应,可稍等片刻,用同样的语言和方式再问一遍。在等待老人回应时应给他适当的鼓励,以便让他充分理解和消化照护者的请求。7.应采用明确、直接的沟通方式。如“您的意思是难过吗?”“您要吃苹果还是橘子?”提及其他人时,应使用名字而非“他”“她”代指。8.当老人说不出要说的字词或无法说出想要表达的情绪时,应告诉他“没关系!”并适当予以协助,可减轻他们的挫败感。9.当老人用错字词时,可试着纠正,但是若老人因此而难过时,就不应坚持纠正了。10.当老人坚信错的或不存在的事情时,不与之争论,可针对老人的问题和情绪,给予安慰,使老人感受到谅解。11.当听不懂或理解不了老人说话的意思时,不要假装听懂了,要让老人知道您没有理解,并鼓励他用肢体、手势来表明他的意思。12.当要求老人完成某件事时,可把任务分解,一步一步地引导老人按照指示完成。13.试着向老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提出问题,把否定句变成肯定句。如可以说“我们去厕所吧”或“我们来这里吧”,而不是“要不要去厕所”或“不要去那里”。14.当老人拒绝照护者的请求时,不要坚持或勉强,当老人有转身离开的动作时,请稍后再与老人接触,不要试图阻止,以免引起老人的不满。非语言沟通
当语言沟通效果不好时,可以换成非语言沟通的方式,老人对触觉的感受好于对语言文字的感受。1.推测老人的情绪,并注意自己的情绪。2.沟通时,保持视线的接触,注意脸部表情适当,如保持微笑。3.适时使用肢体接触,如握手、拍肩等。4.配合老人的动作。如老人起身走路,应陪着老人行走。5.配合简单的语言。如“我们散散步吧”,同时牵着老人的手或扶着老人往外走。6.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而适时调整语言表达方式。如:音量加大、表情夸张、动作幅度变大等等。7.多接触和观察老人,有利于及时了解老人通过非语言方式表达的意思,同时也能促进老人对照护者非语言沟通方式的理解。(《失智老人照护手册》作者:蒋志云)END
如果您想看到更多认知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