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关于人口老龄化的讨论非常火热,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超过10%)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根据近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8%,经统计梳理,全国有市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其中有11个城市已经进入超老龄化阶段。
根据有关专家预计,到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
在迅速老龄化的社会环境下,有一种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在悄然靠近,它叫做阿尔兹海默病,又叫做“老年痴呆”,经常会有家里老人出门以后找不到家的故事发生,并且近年来越来越多。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开始缓慢并逐渐恶化,它是60-70%痴呆症的原因,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难以记住最近发生的事情,随着疾病的进展,症状可能有语言问题、定向障碍(包括容易迷路)、情绪波动、失去动力、自我忽视和行为问题。随着病情的恶化,他们往往会退出家庭和社会,身体机能逐渐丧失,最终导致死亡。虽然进展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诊断后的典型预期寿命为三到九年,从不能行走开始的平均寿命约为6个月。
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知之甚少,有许多环境和遗传风险因素与其发展相关,最强的遗传风险因素来自APOE的等位基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熬夜、头部受伤史、临床抑郁症、高血压和唐氏综合征,若唐氏综合征患者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症状和体征往往比普通人群早10-20年,央视新闻和丁香医生也曾联合报导,一夜不睡患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就可能增高。
阿尔茨海默症传统的诊断方法如下:
1.通过对病人的体检和正式的精神状态检查确定其存在痴呆;
2.有≥2种认知功能受损;
3.缓慢发生(例如,以月到年计进展而不是日到周),记忆与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恶化;
4.无意识障碍;
5.40岁以后开始发病,65岁以后出现明显上升趋势;
6.没有大脑或系统的疾病(例如:肿瘤、卒中)导致记忆与认知的不断恶化。
然而,与上述标准有出入的也不能完全排除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尤其对于可能存在混合性痴呆的患者。
阿尔兹海默病病人通常受教育程度较高,并且相比其他痴呆病人较为整洁,目前没有任何治疗方式可以阻断或逆转其发展。
观察性证据表明,以下因素可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1.在老年期保持做有难度的智力活动(如:学习新的技能、做数独);
2.运动;
3.控制高血压;
4.降低胆固醇水平;
5.多吃富含ω-3脂肪酸,少吃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6.饮少量酒。
然而,这也没有确定的证据表明此前不饮酒的人应当开始饮酒来预防阿尔兹海默症,一旦痴呆症发生,通常建议戒酒,因为酒精会加剧痴呆症的症状。
虽然具体原因不明,但是最大的威胁仍被认为是来自于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5~74岁:3%;75~84岁:17%;≥85岁:32%。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原因可能与女性平均寿命较长有关。
每位阿尔兹海默病的患者发病初期的症状极为容易被忽略或者混淆,而到病情严重时往往会由亲属居家照料,为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不小的负担,所以从年轻时就开始预防阿尔兹海默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多出去看看走走,多学习新鲜的知识,开始学习自己的第二语言,多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足够的营养和睡眠,坚持运动,保持自律,是对抗阿尔兹海默病最好的方式。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