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界作者:索思(整理)
近日据媒体报道,曾被誉为“百年慈善第一人”和中国第一辆劳斯莱斯拥有者的李春平,如今成为了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着记忆力和判断力的逐渐丧失,围绕他名下庞大资产的争夺战备受舆论热议。纷扰背后,是阿尔茨海默病日渐成为全球健康问题,对各国医疗体系和经济发展提出挑战。由于全球老龄化人口激增,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一枚“定时炸弹”,与20世纪80年代让人“避之不及”的HIV/AIDS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令人“丧智”的疾病,将引发怎样的全球危机?对临床医学又将产生哪些挑战?“一害”:不可治愈下的诊疗求索令人遗憾的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至今仍未得证实。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遗传因素、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感染等。年第三*医大学和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研究团队表示,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检查发现,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是增加的,而p75增加导致有*代谢物增多,进而引发神经元变性和死亡,最终导致患者神经损伤。正常情况下,p75在代谢的过程中,会释放p75ECD——p75胞外段(p75的外层)。p75ECD的作用就是抑制淀粉样蛋白产生的重要物质,像清洁工一样清除有*代谢物。但在人体衰老的情况下,p75的增加与p75ECD的释放不再成正比关系,p75ECD的数量会相对减少,造成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当淀粉样蛋白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引发遗忘型认知障碍甚至阿尔茨海默病。由于临床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对于高危人群的划分显得尤为重要。“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治疗应该有较大作为。”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贺永曾表示,“但首先要区分哪些人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哪些人不会。两者在治疗方案和用药上应区别对待。”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和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人群。如果对其进行及早干预,有可能阻止部分人群的病情进展,将阿尔茨海默病“扼杀在摇篮中”。
虽然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确,但医学界从未停止探索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手段。年12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使用特定频率的LED闪光灯可以大幅度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视觉皮层中β淀粉样蛋白斑块。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诱导使大脑内产生一种被称为γ振荡的脑电波。
研究人员发现,γ振荡不仅帮助大脑抑制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还可以激活能摧毁蛋白斑块的细胞。“这项研究预示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学院院长MichaelSipser对此评论。
“二害”:财*的梦靥阿尔茨海默病不仅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破坏性影响,对于各国卫生系统和财*而言,更是梦魇。据《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有超过万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到亿美元。报告预测,到年阿尔茨海默病将变成万亿美元级的“昂贵”疾病。一般而言,疾病的总经济负担取决于该病造成的直接、间接和无形的经济负担。就阿尔茨海默病而言,其照料者(子女或配偶等)所损失的工作时间,是衡量该病所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照料者所伴发的焦虑、抑郁、精神行为异常等问题,虽然无法合理评估,但必须在无形经济负担的考虑范围内。据研究显示,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年人均经济负担为元。其中,年人均直接经济负担为元,药物费用占比62%;而间接经济负担元,占总经济负担的一半以上。以发展中国家为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多居住在社区和家庭,主要由家庭成员提供无偿照料。因此,患者疾病的总经济负担占家庭年平均总收入的近50%。而缓解经济负担,核心在于制定相关卫生经济*策,为疾病防治策略提供基础依据和干预靶点,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从而更加合理利用地调控卫生资源。“三害”:探入社会的肉与骨“全国每年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约有名老人走失”,这组惊人数字来自年10月发布的《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白皮书》。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走失老人中,有72%的人出现记忆力障碍情况,医院确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占到总比例的25%。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走失老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这背后折射出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监护和照料等问题。随着疾病的恶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出现记忆障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甚至是不同程度的幻觉、情绪不稳和暴力行为等,对家属的身心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也意味着监护照料工作的责任异常重大。而居家养老中,家庭成员自身的投入程度有限,有赖于社会建立高效且可持续的支持机制或方案。为解决失智老人医疗照护难题,青岛市率先拿出解题思路。自年1月1日起,将入住机构照护的重度失智老人试点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建立针对失智老人的精准护理保障制度。青岛市将按照区域合理布局、方便参保人的原则,要求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开辟“失智专区”接收患者。“失智专区”既封闭安全又自由舒适,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照护服务,且具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如:至少设置20张床位,至少配有2名经过失智照护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社工师或高级养老护理员,照护人员与失智老人配比不少于1:3。本文综编自重庆晚报、《神经科学期刊》、北京青年报、《内科理论与实践》、MITNEWS等媒体报道。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
商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