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二胡领域,可谓人才济济,但也不乏平庸之辈,有的群体在不断壮大,有的在慢慢削减,甚至有很多老师为适用大众所好,悄无声息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演奏风格。究其原因,我想浅析一下我的观察与思考。
首先谈谈青少年这个群体的发展趋势。应该说这个群体是一个充满生气,积极向上的群体,但为什么会存在一分为二的现状呢?答案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主观意识的模糊造成一部分人在继续努力艰难爬行时,另部分人开始厌倦,怠惰,直至放弃,而后者可谓占据绝大多数,这种锐减现象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出至学习目的不明确,青少年在学琴初始并不明了学习的方向是什么?多数是盲从跟风,或是出于好奇,或者屈服家长们的意志,她们对于艺术的念想并没形成主观上的追求,什么是美?什么是动听,在她们的脑海中还没达到高度的认知,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势必误入音乐的盲区无以自拨。因此出现大批知难而退的思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二,学琴苦是一道难以遇越的坎,多数人就败倒在苦字上,的确二胡是门最难学的乐器,难就难在它无固定的音高,不象其它乐器有品,有桥,有键,有板,而它非但无这些有利于听力上条件,而且由于二胡两根弦的张力作用,即便按到位,也会在按弦的力度深浅上表现出不稳定的因素,再则二胡上的音程关系随着把位的转换,高把上的指距关系对二胡的音准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并非指距关系原因,而是事关耳力听觉方面的问题,故不下番扎实的功夫是很难把握住音准的。音乐中音准与节奏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而音准又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一环,没了音准,何谈音乐的生命,对于当前学二胡青少年而言,耳力辩别的训练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坚强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就很难跨过这道坎,更谈不上攀登音乐圣殿的巅峰了。
其三,周期长,投入大,学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二胡而言更非易事,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思考,琢磨是很难成功的,当下以文化学习为主要目的学生来说,学琴只是一种外来奢侈品,可学可不学,无关文化学习之大局,说得好听点是修身养性,说得不好听是在浪费他们宝贵时间,还不如多上点文化课,将来谋个好名校,毕业后谋个好职位,我想,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一个本质的内核,学琴对文化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他们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以至于看不到我国很多优袖领导人物,甚至国外一些成功的*要们,他们的成功与成就都与音乐艺术分不开,而现在的人们却狭隘的把学琴与文化学习两者对立,分隔开来,不加分析思索,简单一棒子打死,是造很多想学而不能再继续学下去的根源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物质生活有所改善,但对于艺术学习这种高消费,还是有大部分家长承受不起,他们宁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文化补习班之类的非正规渠道上,也不愿多投一分一毫到艺术学习上,认为学艺术是烧钱,即算考取音乐学院毕业后还是找不到合适工作,不如投放到更广泛而适用性强,就业相对容易的各种学科中。虽然我说的并非个案,但也不涵盖全部,也有些乐器呈上升或欣欣向荣的趋势,如钢琴,古筝,架子鼓等乐器,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易学难精,相反,二胡却是难学难精,相比之下,选学以上三门乐器的人数无疑是最多的,而学二胡虽有它的优点,但由于难学而把很多人挡在门外。
为什么以上三门乐器乐于让人们接受呢?当然肯定有它们的优势所在,如钢琴,它是一门普及乐器,在音乐学院是必修课,如声乐离不开它,舞蹈课离不开它,视唱练耳离不开它,除了优美的琴声外,最大的优点是键盘乐器,音是固定的,不存在担心音不准的问题,特别对于作曲者来说在和声和调式上的适用尤为突出。另外,即便学不成钢琴,也可放在家里作为一个装饰门面的装饰品,彰显屋主的高雅与修养气质,无形中抬高房主的身价。除此,对于听力不好的孩子,在训练听觉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由此可见,钢琴为什么获得很多人的青睐,就不言而喻了。
古筝,是门民族乐器,在民族器乐类它对人们喜爱程度不亚于钢琴,学琴人数之广,非我之所料。它的优势也是固定音,音位相对稳定,琴声一拨似流水,特别好听,易于接受,况且易学,易成,相较于二胡的难,就有明显的优势。此外,甚为广泛的当属架子鼓了,它虽说不能溶入大型乐队,但也属于流行音乐中不可缺的主要乐器,它的优势就是纯粹的打击乐,属于节奏型的乐器,根本不成在音的问题,也就不存在音不准的问题。由于它的节奏感和激烈性很受青少年欢迎,故学习的人数非但不减,还逐年聚增。
中老年二胡群体的发展趋势
现在再谈谈中老年二胡群体的发展趋势。中老年学二胡已成为当今时髦的代名词,毎每看到一个个肩背手提二胡的人并不是小孩或青年而是中老年人时,心中不免燃起一高兴而肃敬之感。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是在文革中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间段,曾经在文革期间涌现的学习潮基本上以年轻人为主,由于文化的单一,精神匮乏,人们不由自主的选择乐器作为抒发情感的一种有效工具,而二胡本身的直感很能达到人们对这种需求的渴望。
改革开放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物资生活在不断改善的同时,精神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选择面也五花八门,异采纷呈。由于二胡的优美动听,携带方便,故越来越受到中老年朋友的钟爱,根据我这几年在中老年这个群体中上课时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如下几个方面的新动向。
一、中老年朋友这个年龄段基本上都退了休,有的退居二线空闲着,不如找一个消磨时间的事做做,于是,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鼓动下,便选择二胡这门携带方便的乐器作为后半生追求的终级目标,另一方面也由于二胡的琴声朗朗入口,很接近人声,柔美抒情,娓婉动听,如诉如泣,紧扣心弦,更能表达以往一番辛酸苦辣的人生经历,由此选择它作为晚年的精神寄托也不足为怪了。
二、学琴的中老年退休后一般都有退休金,有经济条件允许他们学琴,为了学习,他们报这班报那班,乐此不疲,更有甚者不惜花费巨资请私人老师,或长途爬涉膜拜名师叩头学艺。有的中老朋友为拥有一把得心运手的琴,可以买了又买,换了又换,出手大方,从不考虑价格上的贵廉,甚至有的为了显示自己的名贵,把二胡上的价码作为彰显自己的演练水平的尺标,当然二胡的质地选购优劣也能从侧面看出一个人的欣赏水平,同时有一把相对好的二胡可以帮助解决演奏中许多不为人掌控的问题。
三、有了资金后但还要有时间学习,时间才是一个永久性的保证。中老年明友对于时间他们也有足够的盘算。儿女们大了各自都有家庭,经济条件好一点都请了保姆或佣人,不想连累占用苦了一辈子爸妈的时间,条件稍许差一点的除了照顾接送孙子孙女上学外,也基本上有时间学琴,子女也不让操这份心,还有一小部分的情况更特别,虽然儿女年龄已渐大,但基于观念不同,选择不成家不生孩子,对于这部分的长辈来说,就更有多余的时间来消耗自己来年不多的空暇时光。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千万别把时光浪费在无意义的举动上,于是乎二胡便成为了他们相伴到老的终身伙计。
四、为什么中老年晩年生活如此丰畗多彩呢?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年老了怕孤独,怕被社会遗忘,曾经很多人身居高位,有的可谓前呼后拥风光一时的人物,一夜之间改朝换代,过去日子一去不复返,失落感油然而生,为了找回昔日的成就感,于是寻找安慰和快乐便是他们的要做的一件重要事,另外随着迈入老年,旧时的相知相好,都在岁月轮流中相继过世,恐怕落莫的他们需要再找新朋友来填补自己空落的心,由此,以琴会友就成了他们时常挂在口头上的口头禅了。
五、除此之外,还有一层原因,随着越来越老去,手脚不灵便,特别脑袋瓜不好使,刚才经历的事情转身就被忘得一干二净,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这是老年典型的衰老特征,为了防止走向老年痴呆症,学乐器是最好的办法之一,因为学琴可以锻炼双手,而双手的灵活性将决定人脑的左右半球的衰弱程度,显然时常操练左右手,防止大脑过早的老化,是起着关健作用的。由此可见,以上的各种因素是促成现今中老年人学琴积极性的有效内因。
今后的展望与打算
对于当今二胡的现况,作为我们从事二胡工作多年的践行者,如何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为二胡事业再奉献一份热一份光呢?我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
1、加强青少年的爱国爱民族的意识教育,不但家庭,学校,甚至*府都要担当起对青少年教育的责任,如江苏,江阴市*府在这方面就非常重视,*府学校一起抓,家长积极配合,形成一个人人学二胡的大好氛围,从娃抓起,就不怕没有后来人。
2、要改变部分中国人崇洋好媚外的心理,不要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俯拾即是,都是无价瑰宝,不要太依赖迷信国外文化的前瞻性。
3、作为新一代二胡工作者有责任深入到各个学校进行义务培训,授课,培养一批热衷于民族音乐的苗子,精心培育,作为二胡第二梯队的后备人材。
4、搭建平台让青少年有展示自己风彩机会,满足他们强烈欲望心里,只有这样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5、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公益培训活动,广泛宣传学乐器对文化学习的好处,用生动的例子启发他们的潜意识,要想开发智力,就得学乐器。
6、带动爷爷奶奶学二胡,对今后孙子辈学习有一定传导作用,爷爷奶奶示范性的行为将为子孙埋下了伏笔,可以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7、对教师进行专门的义务培训,把老师组织起来,可全方位的带动影响周边一切该渗透到的地方,老师的领引作用不但对小孩,学生,成人,甚至对领导阶层都会发挥意想不到效果。
最后,如果我们都以事业为第一目的,不存功利思想,都有奉献精神,难道这个事业不会有个灿烂辉煌的前景吗?
欧阳鼐
日期: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