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8日,首个《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疗现状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在第十三届健康中国论坛发布。
报告指出:我国现有各类痴呆万人,其中阿尔茨海默病万人,平均年龄73岁。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大多数县级医疗机构缺乏专业培训的基层记忆门诊,患者就诊率低,复诊率更低。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DC)主任委员谢恒革从就诊、诊断、治疗、护理、预防等全方位谈到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现状:
对于解老所谈到的现状,我们丹枫海默中心认真组织了学习,并结合我中心诊疗的病例进行了梳理、讨论,总结如下:
AlzheimerDisease
1.就诊不及时
结合我中心接诊病例来看,几乎没有患者在SCI(主观认知衰退期)期来我中心就诊,仅仅有少数病人在MCI(轻度认知衰退期)期来我处就诊。这两个时期的病程往往在10年左右,而恰恰这两个阶段是国际公认的“*金机会窗”时期。这一时期的患者通常在还没有明显出现症状时就已经有3-5项指标不太理想了,此时神经元细胞正在受到各种因素的攻击,历经10余年,一旦我们的机体抵御失败,神经细胞就会出现大量的病理改变,各类认知、情感、异常行为等症状犹如脱缰的野马飞驰而来。
当患者出现明显的记忆障碍直至影响日常生活,出现各种失语、失认、失用等症状才就诊,此时神经细胞已经出现大量的病理斑块和神经缠结,给后续的治疗、护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AlzheimerDisease
2.诊断缺规范
根据我中心接诊的一定比例的病例看来,多数患者以年龄+临床症状记忆下降、认知力下降+脑CT报告脑萎缩诊断出老年痴呆症,再加影响日常生活几乎可以确诊。
就此,我中心提出一些看法:
1.临床上碰到记忆下降等不符合典型阿尔茨海默病遗忘规律,且病情波动起伏大,往往与不能对应的皮质功能区的改变;
2.缺乏具有特异性、核心力的检验依据,如:血液或脑脊液ApoE4、tua蛋白等检查结果,忽视了遗传、炎症、激素、代谢、中*等因素致病,难鉴别如FTD、VD等临床症状很相似的疾病,为治疗也带来极大的困难和误区;
3.缺乏基础疾病、激素、*素等修复和保护神经突触和神经元细胞的必要检查,对该病的病因性分类不清晰,(目前也没有明确的病因,但能从分子生物角度解读致病因素),对治疗也难提出个性化全面的具体方案。
AlzheimerDisease
3.治疗不全面
我中心就诊患者大多数是在出现明显的记忆下降,认知改变,失用失语、甚至情绪、睡眠、行为改变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时才就诊。临床上基本属于中晚期。此时患者神经细胞病变、症状多样繁复,往往只是对症处理或者改善脑供血脑代谢等;更专业一点的,会给患者加用改变神经乙酰胆碱递质的药如安理申,易倍申等,他们都忽视多方面导致阿尔茨海默疾病的漏洞,就好像一个破房顶,你堵住了2-3个洞是不能解决漏雨的问题,因此导致治疗失败。
该病的发病因素很多,我们认为:预防很重要,早期的干预早期的治疗很重要。
AlzheimerDisease
4.护理需专业
开头提到的报告指出:51.8%患者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但现阶段以居家照护为主,占比62%。根据我中心病例而言,照护难、不专业、缺乏耐心、忽视心理健康和人格完整是患者家属集中反应的问题。且该老年患者多数有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就此我集团欲成立专门的医养结合的阿尔茨海默健康小镇,并对居家照护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家*培训,医护标准化输出。
最后,报告指出:91%的各期阿尔兹海默病的系统治疗均有获益,而往往错过了*金窗口期的干预,患者就进入希望——奢望——失望——绝望的泥潭。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丹枫海默健康中心不将诊断、治疗转归完全寄希望于某一种仪器,某一类药物,而是从精准的医疗思维中寻找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将科学诊治技术和人文关爱融合起来。
文/丹枫阿尔茨海默病诊疗中心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