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老人真实写照穷养自己,富养儿孙看完
TUhjnbcbe - 2021/7/19 14:03:00
专业治疗脸上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49568.html

读书与旅行

我们先看看这个故事: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草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我刚才告诉过您了,妈妈,是只麻雀。”说完一抖手中的报纸,又自顾看下去。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母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望着地上的麻雀,母亲好奇地略一欠身,又问:“那是什么?”儿子不耐烦了,合上报纸,对母亲说道:“一只麻雀,妈妈,一只麻雀!”接着用手指着麻雀,一字一句大声拼读:“摸—啊—麻!七—跃—雀!”。然后转过身,负气地盯着母亲。老人并不看儿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像是试探着又问了句:“那是什么?”这下可把儿子惹恼了,他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母亲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母亲一言不发地起身,儿子不解地问:“您要去哪?”母亲抬手示意他不用跟来,径自走回屋内。麻雀飞走了,儿子沮丧地扔掉报纸,独自叹气。过了一会儿,母亲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他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点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念!”儿子照着念起来:“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爱……”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她的面颊……原来,母亲不是患有老年痴呆症,只是看到麻雀,回忆起往昔母子间的亲密,故意反复的提问。日记本中那位可爱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不再追着妈妈问“那是什么”,却只是低头自顾看报,对于身边的母亲,不再关怀。往日的温馨已成追忆,眼前的他,仅仅被母亲问了四遍就火冒三丈,不能耐烦。这是一个令人反思的故事,不足五分钟,却浓缩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假如爱有长度,儿女对父母的爱,比起父母对儿女来说,相差几许?21与4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是儿女穷尽一生也无法偿还的亏欠,那里面蕴含着太多牵挂;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伴随我们人生的每一步,始终如一;父母深挚的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毫无保留,毫无怨言,因为不求回报,才更加难以还清。如果父母老了:不要责难他们大小便失禁弄脏了衣裤,他们也曾因此为你擦屎端尿。不要怪他们弯腰驼背脚步迟缓,他们也曾扶着你直起腰杆,蹒跚学步。不要嫌弃他们把饭菜与口水流在衣服上,他们也因此为你喂过饭。不要烦他们言语唠叨含混不清。因为你曾经的牙牙学语,叽叽喳喳,他们却当动听的歌来听。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爸妈,一定要健康幸福!

每晚万人陪你阅读。

作者:新老人

来源:新老人(ID:xinlaoren)

据《快乐老人报》报道,最近有一份老年消费调查问卷显示:

在接受调查的位老人日常花费中,30.74%花在日常开支,23.51%补贴儿女,只有3.3%用在了自己的休闲生活上。

这,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的真实写照:穷养自己,富养儿孙。

01

给子女几十万,却没买过新衣。

《快乐老人报》读者,湖南长沙71岁的李安华(化名)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她说:“希望我的故事能点醒一些人,不要再苦自己。”

退休前10年,我对自己的投资几乎为零,所有的钱和时间都给了儿女。

我退休没多久老伴便去世了,我把房子租出去,轮流在两个子女家帮忙带孙。

当时,儿子和女婿嫌上班坐公交辛苦要买车,我各资助了5万元。

每年,我还要给孙子外孙零花钱、买玩具、打红包。

如果记账的话,可以写本书了,几十万是花出去了。可我呢,几年没买过一件新衣。

我在儿女家住了9年,买菜做饭搞卫生一人承包。

买米,提大件玩具,都是坐公交搬回家,坐小车的福都没享过。

年,我患上了高血压等四五种病,我跟儿女说:“我想回自己家住了!”

搬回家后,我花了好几个晚上才想通:既然出力不讨好,不如管好自己。

第一件事,我把房子重新做了装修。刷上墙漆,换了新家电家具,让自己住得更舒服。

第二件事,学习。年,我去老年大学报了3个班,唱歌、画画、手工。在那,我结识了闺蜜,上课之外,我们相约一起逛街、互相帮助。

第三件事,旅游。用了两年时间,我将国内走了个遍。年,我做了一个更疯狂的决定:花两万元去美国玩了一个月。

我很享受现在的状态,只有对自己好,生活才会对你好。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王堂生说:多数老年人都受“子女好,自己就好”的影响,把更多的金钱和精力都投入给子女,有时结果却适得其反。

对老人而言,富养自己才是不给子女添麻烦。

所谓富养自己,首先要掌握个人与子女之间的度,在自己吃住好、身体好、有闲钱的前提下再考虑帮衬子女。

甚至可向子女提点要求,如想出去旅游等。

02

老人懂得富养,是全家的福气。

河北唐山71岁的沈静有个多人的中老年旅游QQ群,她搜集过大家的体检情况,发现爱为自己消费的,老年病少很多:

“有个每次旅游都去的80岁老先生,心脏功能跟50岁者差不多;有个55岁的姐妹有高血压,去年为帮儿子买房改吃价格低廉的药物,一下中风了”。

重庆南坪街68岁的郭杨春则谈起一位每月有0多元养老金的朋友,“她存了多万,给子女买车买房,对自己却太节省。她有骨质增生,她先生想把老房卖了换个有电梯的,她嫌差价太大,结果去年爬楼摔了一跤。现在坐轮椅,还是得换电梯房”。

人老了,舍得富养自己,才能更健康,日子过得更好。

湖北武汉74岁的顾韶安和老伴每月养老金加起来才0元,他把钱分成六部分:

生活费元,存0元,元用于保健(每周去次理疗馆每人每月元,每月买泡脚中药、养生书元),元作为旅游基金保证每年一次出省游;元作为孙辈支出或其他,元作社交费用,“养老金虽少,可我们去过16个省,出国4次了”。

“资助子女是爱的表现,但要掌握尺度。”

北大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建议,老年父母除存养老钱外,在健康投资、出游、社交方面也应有所支出,这些花费能提高生活质量。

人到老年,富养自己,有个好身体,有个好心情,自己过得好,全家都有福。

03

贴补儿孙要有度,无需留金山。

67岁沈金娥(化名)的故事很典型。丧偶的她9年前从四川成都某中学退休后,搬到重庆和儿子住。

当年儿子准备结婚,她把老家福利房卖了30万,替儿交首付15万。

为不显得偏心,她给两个女儿每人5万,还帮外孙、外孙女各买了保险。

可儿子和儿媳接连换工作,又碰上生孩子,房贷压力落到沈金娥身上。

就这样,她攒下的40万也两年内全贴补给了儿孙。

沈金娥说,自己退休工资将近0元,可现在是个“月光族”,有苦难言。

我们身边有很多老年人,但有一分钱,就想着给儿孙买这买那。自己却舍不得吃穿,过得紧巴巴。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子孙如果像我这样优秀卓越,那么我就没有必要给他留钱,贤能的人拥有过多的金钱,会消磨他的斗志;

子孙如果没我优秀能干,那么我留给她钱也没用,愚笨的人拥有过多的金钱,会增加他的过失。

这话说得何其精辟透彻,又何其超脱,值得中国的父母们好好学习。

儿孙自有儿孙福,真没必要给儿孙们留钱了。

自己存的钱,自己花,富养一下自己没错。

04

富养并不贵,观念要转变。

很多朋友听到“富养”二字,首先想到的是“得有钱”。

有钱谁不会富养?没钱,怎么说都是空话。

其实,真正的富养,并非是指物质上的奢侈,而是指在物质上善待自己,给自己富足的精神生活。

买不起几十万一套的家具,去家具市场也能淘到物美价廉的宝贝;把房子收拾整洁,换一块干净的桌布,再放上一束鲜花,赏心悦目;花鸟鱼虫也有普通价位的,一样能带来乐趣......

这些,都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富养”着自己。

富养的生活从来不贵,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

所以,新老人们,尽快改变固有的生活态度,赶上新时代的浪潮,富养自己,让自己的老年活得更精彩,更美丽吧!

05

老人富养,有5件“奢侈品”。

子女对父母富养,是一种真正的孝顺,中老年人对自己的富养,则是一种更高超的生活态度!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需要什么样的富养,又应该如何富养自己呢?

从近百位过来人的总结中,记者梳理出,老人富养自己要先拥有5件“奢侈品”。

1.属于自己的时间

人老了,时间虽多,但很珍贵,一定要多花在自己身上。

可以去学习、跳舞、健身、养花,都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如带孙,可约定只带两三年。

2.舍得花钱的心

我们后半生的消费是有限的,没有必要对自己吝啬,也省不到哪去。能给自己花一块的,决不去花八毛。

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偶尔买点贵东西,能提升生活品质。

3.懂自己的朋友

老了不要只围着家庭转,也要有自己的小圈子,多走出家门和好朋友聚会玩耍,就不会掉进孤独的黑洞。

4.敢于表达的气魄

广东网友“得闲”说,针对儿子“啃老”,他写了封长信,细数不易和期望,儿子理解后就改正了。

5.小病也不扛的意识

每年定期体检,小毛病拖大了,不仅给自己找罪受,更是给子女添麻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老人真实写照穷养自己,富养儿孙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