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讲人张静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主要荣誉:年中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年国际莫尼卡人道主义个人杰出奖、援助奖、贡献奖;甘肃抢险救灾先进个人;—全国妇联优秀共产*员;国际莫尼卡青年奖;年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年第二届“北京精神、北京榜样”最美慈善义工十大榜样人物。
讲座内容
一、失独家庭的生活现状
?中国大陆现有近万的失独家庭,这批第一代、第二代最先执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策的家庭,目前基本年龄大约处于55-70岁之间。笔者于年曾参与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生育关怀—失独家庭帮扶模式探索项目的调研,同时负责了年面向首批15个省市项目点培训中的哀伤辅导部分培训主讲,近几年来持续开展失独关爱服务。透过4年来与失独家庭接触的基本了解,笔者认为失独家庭目前的生活现状主要为:
1、经济贫困
失独家庭中的多数人在执行计划生育*策的当初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多数都是*员及工作岗位中的积极分子,当年拥护人口*策的他们光荣地选择只要一个孩子,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因素之后,其中的部分夫妻已经为下岗工人,部分由于丧子之痛而不能坚持工作不得不病退或者内退,农民则在独生子女死亡后依靠土地继续带着病痛和衰老继续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当前的社会中,中低收入的老年人收入占社会主流,失独的中老年人的生活则更显贫困加剧。虽然大部分省市可以将失独帮扶金每年发放,41号文件也提高了城乡失独老人月扶助金,但是对于没有退休金保障的失独家庭而言,尤其是相对城乡差异显著下的失独家庭而言,扶助金无异于杯水车薪,遭遇身心重创的适度者的生活依旧度日维艰。
2、疾病加剧
失独家庭成员在丧子之后,%经历身体疾病加剧的现实。这种特殊创伤的疾病加剧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失独者身心疾病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等患病风险增加。2)育龄期的失独妈妈计生辅助及心理压力大,“高龄备孕+精神压力无疏通渠道”导致多次备孕再流产次数增加;3)其他同样老化的疾病概率增高。如老年骨折、脑溢血、心机梗塞、老年性痴呆(失智)、老年孤独、老年精神疾病等。4)创伤、疾病、养老压力等并存,失能,失智,加之本身的失独,少部分人正成为或将成为“三失”人群。
3、延迟性哀伤
延迟性哀伤,可以指的是丧亲9个月之后,丧亲者仍然具有典型的情绪、认知及行为等哀伤反应。失独家庭的创伤事件,创伤的结果同样为失独,但是每一类丧子意外事件都有其哀伤特征,每一个失独家庭成员都有其丧失背后的关键记忆和个体创伤表现及应对方式。换一句话说,笔者预测,90%的失独家庭都曾有过或者正有着延迟性哀伤反应。虽然部分社工及心理学工作者也在努力,由于失独群体自身的抱团取暖及人际疏离事实,帮扶工作者最终多数会因为服务理念及方法不当,导致不能正确地接触这一群体的哀伤特质而带来无法深入工作的困惑,有的甚至带来二次伤害或者掩盖了个别失独者的精神障碍。
4、人际疏离
失独家庭的人际疏离在于,失独后与社区的人际关系淡漠,与自己父母及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关系日趋疏远;但是与同样命运的失独家庭容易抱团取暖。这种同命相惜的感受是他们无奈中的自我选择,也是唯一可以获得延续生活希望和人际关系的精神支撑。5、养老焦虑
失独家庭的养老焦虑比其他家庭要多。他们的养老焦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衰老与疾病的焦虑。无人协助挂号医疗;住院无人陪护;生活无人照料;慢性病急性发作、失智及失能的突发情况可能会无人知晓。2)孤独与婚姻的冲突。本来是独生子女的家庭,部分夫妻由于独生子女死亡后,婚姻出现了冲突。对于部分家庭而言,本来唯一的孩子是维系婚姻的纽带,孩子死亡之后夫妻俩在家泪眼对泪眼相对更悲伤,有些夫妻干脆互相分居或者离婚,彼此逃避创伤所带来的家庭危机的应对。看上去好像是道德困惑的问题,而对于他们自身的生命防御机制而言,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3)临终关怀的压力。中国传统的丧事礼仪,一般有着后人送终的传统观念和民间悼念方式。失独者基于子女死亡的压力,随着年龄的老化对于自己的临终后事有着深深的恐惧和自卑。尤其是看到少数几个同样命运的失独者出现饿死或者病死在家无人发现的情况,他们内心对于自己未来的死亡有着潜在的群体压力。4)隔代教育的压力。部分失独家庭属于自己的子女死亡,而留下了第三代孙子或孙女的现象,笔者将这类失独家庭的孙子女称为“独三代”。失独老人对于孙子女的教育及成长是比较弱势和无力的,本身自己承受着丧子的精神创伤,日趋老化的事实让他们在身心及经济能力方面缺乏照顾孙子女的能力,但是却没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支持体系。
6、身份标识的需求
失独家庭当年是执行国家计划生育*策的忠实拥护者,他们手里有一个独生子女光荣证,当他们在不同的年龄遭遇意外丧子事件之后,独生子女光荣证成为一种新的刺激物而存在,*策保障中的不完善以及他们对自己失独身份的权益抗争,其中有很大程度的一部分是源自失独者内心一种尊严的表达。如果尝试给予一个失独家庭优待证或者相关标识证件,其实对于他们曾经人生的历史是一种身份标识。这个证件所能起到的便利性和所谓的标签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7、人文关怀的缺失
失独者在计生辅助、就医、再就业,居家养老,精神生活等一系列的生活需求中,不仅仅缺少制度保障,缺少服务系统的人文关怀,甚至遭遇被歧视。
笔者将以上七个方面的生活现状整理为下图所示。
二、张静近年来所从事的失独家庭服务经验
近几年来,在完成本职工作,计生协相关项目参与的同时,笔者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开展了如下的失独家庭服务。相关材料可参见百度《*建进行时》年6月12日那一期节目《大学教师的义工路》(上集)。
1、支持失独家庭过春节
年1月底,笔者为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自愿自费在海南三亚过春节的失独家庭余人筹集了元爱心年夜饭饺子钱,并在春节前送到三亚,和他们一起度过了部分节前的时间,并了解了他们召开失独家庭生活质量提升研讨会的全过程,现场疏导了全体参会的失独老人的春节时段哀伤情绪。
年1月至3月,笔者联合爱心人士发起了“天使来电:支持失独家庭过春节”倡议。通过爱心红包,爱心礼物等方式筹款20元,通过全国失独家庭中积极理性的民间领袖评选推荐出20多户特困失独家庭名单,给每户资助爱心红包0元。
2、开展失独家庭创伤治疗
年至今,笔者为全国不同地区,自愿寻求帮助的失独家庭提供一对一面谈、入户访谈,网络辅导等不同形式的哀伤辅导近20户。其中,河北省某户44岁的失独妈妈,在年9月通过与笔者的创伤辅导、健康支持聊天之后,结合现实中的中医调养,10月顺利怀孕,年夏天顺利当了妈妈生下1个女儿。而在没有经历创伤辅导之前的年她也曾经自然怀孕1次,但由于心理压力大最终导致流产。由此可见,对于有再孕条件的失独妈妈,应先行创伤治疗,再给予计生辅助再孕的医学支持;或者同步身心辅助再孕计划。其次,笔者目前正在根据自己所接触的不同失独家庭的案例,考虑撰写一本《失独家庭创伤治疗》的书籍,为其他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
3、支持失独家庭心灵互助
年3月23日,考虑到每年清明节失独家庭面临着刻骨铭心的丧子之痛,我开通了QQ群“了飘人生热线群”,主要接收自愿加入的失独老人进行心灵互助支持。本群建立了天堂之子纪念墙,并于年清明节邀请他们自己开展了“首次清明天堂之子网络纪念仪式”,鼓励这些可以上网的失独老人在QQ群内公开表达对天堂独子的思念和祭奠。他们自己设计了《怀念天使》的视频,并派代表朗诵了纪念孩子的诗歌,最终完成了各自的祈福仪式。仅仅90分钟的纪念仪式,解放了很多失独家庭的心理压力和敏感日期清明节的思念。
4、建立关爱失独暖心联盟
年12月24日,笔者联系了持续在从事失独关爱服务的机构及爱心人士,在京成立非正式的失独家庭虚拟支持网络——。本网络主要由高校老师、社会组织、知名公益人士、失独家庭自发联结的自助小团体等组成。目前主要包括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发展研究中心,河北保定恒爱家园社会服务中心,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北京耆乐融精神养老发展中心等4家机构和部分爱心人士组成,每一个机构都在各自的范围内整合资源力所能及地开展系列的关爱失独老人身心服务,并不定期分享各自的经验和互相支持开展服务及自我评估。
5、呼吁成立“思独节”
目睹大多数失独家庭岁岁年年度日如年的伤痛感,笔者通过与失独家庭及相关人士的讨论,呼吁社会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思独节”。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社会行动也是一种正式历史现实负面影响,呼吁爱心推进文明的形式之一。
以下文字为笔者对失独家庭和社会的呼吁内容:
??
4月2日,笔者(志愿者了飘)将它赋予了三个谐音的含义:“4.2失儿、4.2思儿,4.2是儿”。“4.2失儿”因为各种意外事件大家失去了孩子是事实;“4.2思儿”在每年的清明节都是一种剧烈的白发人哀思儿女的痛彻之季;“4.2是儿”不论前生今生来生,您的孩子虽然已在天堂但哀思途中永远都是您的孩子,恳请您可以尝试保留思念拥抱哀伤去珍惜自己。
为了这三种含义,我建议将“*绿蓝三色丝带”绑在手上参与纪念作为“4.2思独节”的标志:*色是亲人离散的标志;绿色是希望在每年的清明节之前跨越天堂表达哀思,并希望社会关爱建立起绿色通道;蓝色是希望社会关爱汇集起来支持所有的失独群体。同时三色丝带寓意三生永续亲情,也期望让人类去反思独生子女的生命教育、失独家庭的生活困境,以及社会保障的健全、社会服务的改善等社会问题。以后每年的4月2日,我们都将举办一个纪念仪式来度过“4.2思独节”,直至更多的人们可以自然地记住这个节日,更多的失独家庭可以正常地释放内心的想法和伤痛,根据自己的真实需要和想法自然地去怀念他们曾经来过人间的孩子,并拥抱思念继续自己应有的生活节奏。
三、失独老人养老的前景
本部分内容将于7月29日晚8:00在“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