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
10月23日,第2届外滩金融峰会在外滩召开,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马云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批判巴塞尔协议只讲风控,不讲发展,比较像一个老年人俱乐部...
“我一直觉得填补空白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不是因为欧美的就是先进的,就是我们要去填补的。其实今天我们不应该要和哪个东西接轨,适应哪国的标准,填补哪个空白,今天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和未来接轨,怎么适应未来的标准,怎么弥补未来的空白,我们要想明白未来是如何的,以及自己到底要做成个什么样的体系,然后再去看看别人怎么做,如果永远重复别人的语言,讨论别人设定的主题,我们不但会迷失现在,而且会错失未来。
二战以后,世界需要恢复经济繁荣,布雷登森林体系建立起来,对全球经济的推动是巨大的;后来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巴塞尔协议讲的风险控制越来越受重视,到后来变成了一个风险控制的操作标准,现在的趋势越来越像是全世界变成了只讲风险控制,不讲发展,很少去想年轻人的机会、发展中的国家机会在哪里,这其实是导敢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的根源。我们今天也看到巴塞尔协议本身也让欧洲的整体创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特别是金融数字化方面。
巴塞尔比较像一个老年人俱乐部,要解决的是运转了几十年的金融体系,老化的问题,系统复杂的问题,但是中国的问题正好相反,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而是缺乏金融生态系统的风险。
中国的金融和其他刚成长起来的发展中国家样,在金融业是青春少年,还没有成熟的生态体系,没有完完全全的流动起来,大银行更像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主动脉,但是我们需要湖泊、需要水塘,需要小溪小河,需要各种各样的沼泽地,缺少了这些生态系统,我们才会涝的时候涝死,旱的时候旱死。
所以今天我们国家是缺乏金融系统的风险,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病,就像老年痴呆症和小儿麻痹症,症状看起来很像,其实差别很大,如果小孩子吃了老年痴呆的药,不光会得老人的病,还有很多见都没见过的病会冒出来。这个巴塞尔协议就是考虑治系统老化、过度复杂的老年人的病的,我们要思考的是跟着老年人我们要学什么?要知道医院近不近,年轻人关心的是有没有学区,是完全的不同体系的思考。
本文以一篇长文讲解巴塞尔委员会的前生今世和未来。文章字,阅读需要32分钟。
延伸阅读
巴塞尔极简史
坐落在瑞士西北三国交角边陲小镇巴塞尔面积仅37平方公里,人口约16万,但这座城市是仅次于苏黎世和日内瓦的瑞士第三大城市。让这座城市出名的不仅是狭窄的街道和小路,横跨莱茵河的石板桥梁,更是因为这座城市是著名的巴塞尔委员会及其不断修订的国际银行监管框架。
第一章起源
巴塞尔委员会起源与布雷登森林体系解体,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二战宣告了金本位制度解体。此后,各国经济与货币体系陷入了混乱,为了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几份文件,总称为《布雷登森林协定》,布雷登森林体系隆重登场。
布雷登森林体系基本内容为美元与*金挂钩,各国确认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金官价。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通过含金量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所谓的固定汇率制度其实可以调整,但只能在法定汇率1%内小幅浮动。
二战之后,百废待兴,起始之初这个体系运营不错。战败国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在短短几年内,西欧和日本战后经济实力得到恢复并迅速发展,这就导致美国的经济地位相对削弱。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美元信用开始下降,60年至73年之间相继爆发了十次美元危机,最终,年8月15日,美国*府不得不宣布停止美元与*金兑换。
“特里芬难题”这一经济学概念也被广泛知晓。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年12月,十国集团(G10)在华盛顿签署了《史密斯协定》,视图通过适度贬值美元和调整汇率波动限定范围来维护固定汇率体系。但美国通过刺激经济以实现全面就业的目标出发,开始宽松货币,结果美元持续贬值。到年,日本和西欧国家不得不将汇率与美元脱钩,实施浮动汇率制度。存活近30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寿终正寝。
此后,发达国家开始放松金融市场管制,金融自由化背景下,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以套利投机或转移和缓释风险为目的的期权、期货、互换等金融衍生品迅速增加,资产证券化开始起步,银行提供信用支持的表外业务迅速扩张,金融风险不断累积。此后,有50年历史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因外汇投机巨额损失而破产,同样的故事发生在赫斯塔特银行身上,其倒闭还导致与其有业务关系的小银行因挤兑而倒闭,并且引起了国际支付系统秩序混乱,赫斯塔特风险因此得名。
随着各国*府强调市场导向,开始逐步放松金融市场管制。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快速发展传导到银行体系,并最终体现为银行的倒闭潮。以美国银行为例,进入80年代后,破产或接受援助的银行由每年十余家上升到数百家。
第二章诞生
面对不断上升的金融风险,以及受制于主权限制无法对跨国金融机构和跨境资本实施有效监管,西方国家意识到需要构建跨国的监管合作与协调机制。年6月,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成立了非正式联络小组,小组成员由六国监管当局中层管理者构成,先后就跨国银行监管、银行资产负债表披露、欧洲货币市场交易对银行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讨论。
年美国圣地亚哥国民银行破产后,跻身于美国最大20家银行之列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和联邦德国赫斯塔特银行于年又相继破产。年9月,G10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应对大型银行面临倒闭的局面,并最终决定由各国央行为因参加欧洲货币市场交易而倒闭的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但各国央行也认为应当加强本国金融监管和国际监管合作,以避免或减少道德风险。
年2月,“银行法规与监管事务委员会”在英格兰银行的提议下成立,后改名为巴塞尔委员会。建立之初,巴塞尔委员会成员为G10成员国银行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代表,常设秘书处设立在国际清算银行。委员会第一任主席是英格兰银行的GeorgeBlundun,年以后一直由英格兰银行银行业务监督处主任PeterCooke担任,所以国际上又把巴塞尔委员会称为库克委员会。
巴塞尔委员会并非国际清算银行的下设机构,完全是独立的两个机构,但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国际清算银行是由多个国家的央行成员组成的国际组织,资金实力雄厚,长期为巴塞尔委员会提供秘书处服务。国际清算银行不参加巴塞尔委员会的各项会议,对巴塞尔委员会的决策过程及监管标准的制定也不施加影响。但其提供的全面支持扩大了巴塞尔委员会的影响,巩固了巴塞尔委员会作为银行监管国际标准制定者的地位。
作为一个常设组织,自年2月召开第一次会议之后,巴塞尔委员会每年召开3-4次例会,讨论有关银行国际监督的事宜,几乎所有会议均在瑞士巴塞尔举行。设在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为委员会提供秘书处,除承担巴塞尔委员会的秘书工作外,它还可以随时为所有国家的监管当局提供咨询,并受邀为地区性监管组织和其它官方机构自己组织的培训班授课。
巴塞尔委员会成立初期成员国包括①美国、②英国、③法国、④德国、⑤意大利、⑥日本、⑦荷兰、⑧比利时、⑨加拿大、⑩瑞典、?卢森堡、?瑞士。年,?西班牙加入巴塞尔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由各国中央银行的高级代表组成,不承担银行监管职能的中央银行,由该国监管当局代表参加。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并进一步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暴露出欧美金融体系以及监管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也表明发达国家垄断银行监管国际标准制定权利的居民必须改变。
年3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伦敦峰会决定在金融稳定论坛的基础上组建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StabilityBoard,FSB),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ISOCO)、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等监管标准制定机构将扩大成员,吸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标准的制定。
年3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决定吸收?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印度、?韩国、?墨西哥和?俄罗斯为该组织的新成员。
同年6月10日,巴塞尔委员会邀请二十国集团(Groupof20,G20)中的非巴塞尔委员会成员、②①新加坡以及②②中国香港加入委员会。新加入巴塞尔委员会的G20成员国包②③括阿根廷、②④印度尼西亚、②⑤沙特阿拉伯、②⑥南非和②⑦土耳其。至此,巴塞尔委员会的成员扩展到世界上27个主要国家或地区的44家机构(中央银行监管当局);另外,欧盟、欧洲中央银行、欧洲银行监管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金融稳定学院五家机构是巴塞尔委员会的观察员。
第三章巴塞尔协定
巴塞尔委员会成立时的最初目标是加强国际监管合作,确保在境外设立的跨国银行分支机构得到有效监管。为此巴塞尔委员会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在认为有必要的领域内建立最低监管标准;二是完善监管技术,增强跨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三是加强各国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巴塞尔委员会的成立为各国银行监管当局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开辟了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新局面。
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各类监管文件大致分为两类,最低标准和最佳实践。这些文件不具备法律效力。委员会虽然鼓励各成员国采用共同的监管方式和标准,但并不强求成员国在监管技术上的一致性。它通过制定广泛的监管标准和指导原则,提倡最佳监管做法,以鼓励各国根据本国自身情况,通过制定国内法或采取其他措施,对监管标准和指导原则加以实施。
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首份文件《对银行境外机构监管的报告》诞生,后被称之为《巴塞尔协定》,该报告明确了跨国银行的境外机构包括境外分支机构、境外附属机构、境外合资银行等,并要求对母国和东道国监管机构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对跨国银行境外机构的流动性、清偿能力、外汇头寸等进行监管。
年10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银行的并表》,要求各国监管机构将跨国银行的母行、境内外分支机构、附属机构作为一个整体,从并表角度综合监管其资本充足性、流动性、清偿力、外汇头寸、信贷集中度和面临的风险。
年,受拉美债务危机影响,意大利阿姆伯西诺银行巨额不良贷款导致其陷入困境,意大利央行选择救助母行,而对其在卢森堡的附属机构债务置之不理,引起跨国银行监管和危机处理方面的争议。年5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银行境外机构监管原则》,对原协定进行细化,明确任何跨国银行境外机构都不得逃避监管,如果母国对境外机构监管不充分,东道国可以禁止这些银行在其境内开展活动,或自行加权对这些银行的监管。
年4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银行监管间信息交流》,作为《银行境外机构监管原则》的补充,旨在加强各国银行监管当局之间的审慎监管信息交流。
年,母公司和子公司之一注册地在卢森堡,另一子公司注册在开曼群岛,98%业务在卢森堡之外的跨国银行集团——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倒闭,并引发了一些地区性的金融风波,暴露出由是以母公司所在国还是以主要业务所在国来实施并表监管的难题。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跨国银行集团及跨境机构监管的最低标准》,明确了跨国银行监管四项原则。
《巴塞尔协定》及其补充文件主要体现了跨国银行监管中的并表监管原则,即母国监管机构应对银行集团的境外附属和分支机构实行并表监管,并与东道国监管机构在信息交流、现场检查、防监管真空、风险监管这四个方面进行监管协调和合作。这就是巴塞尔委员会成立早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