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是目前医学上的一大热门,关于老年痴呆的基因检测也在临床上逐渐开展起来。
抽5ml的静脉血,看看你有没有老年痴呆的易感基因,从而预测出你患此病的风险。这原本是科学研究为人类疾病防治带来的进步,却不曾想惹出了新的问题。
杭州的杨女士,52岁,尚未退休,她的母亲在4年前确诊了老年痴呆,病情每况愈下,如今已到了记忆完全丧失且卧床不起的地步。她很清楚遗传是此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非常担心自己将来也会变成像妈妈一样。于是,她专门跑去上海做了个老年痴呆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她的易感基因为阳性,未来患病的风险极高。
从此以后,她就变得更加焦虑,老是睡不着觉,到处找专家咨询这个检测结果的意义,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到了病前期。直到不久前她医院看望母亲,也向该院老年病大科主任陈斌华问起此事,这才打开了这个心结。
“基因检测预判患老年痴呆的风险,首先可以明确这是一项靠谱的技术,临床上运用该技术,是想帮助那些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对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尽早有个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对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个性行为等其他致病因素做出改变,从而达到延缓疾病的进展,甚至不发病的目的。”陈斌华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痴呆逐渐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65岁以上老年人中总体患病率在5%左右,并随着年龄增长呈几何指数增加,即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就翻一番。而在杭州,医院是省内开展老年心理康复医院,该院老年科有4个病区,张床位,每年住院的老人1/3是老年痴呆患者。而专家门诊中,老年痴呆患者约占一半。除了定期来复诊、配药的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每天都能确诊8例新发患者。
从理论上来说,这些有家族史的人去世有必要在40岁以后做个基因检测,然后可以及早应对。不过,在实际操作中,陈斌华觉得,还是得综合临床表现、个性特征等因素来判断能不能做这个检测,尤其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必须要考虑,像杨女士这样本身就比较焦虑、敏感的人,检测一做反而增加了她的心理负担,不利于疾病的防治。因此,医院在确定给咨询者做基因检测前都会做一个全面的评估。
当然,无论做不做基因检测,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远离苯、一氧化碳等有*有害物质;多参加社交活动,以及多动脑和动手的活动,对于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都是有好处的。
专家表示,对于老年期的痴呆而言,目前尚无根本性治疗方案,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