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话剧桃姐人物篇老且优雅着
TUhjnbcbe - 2021/3/15 13:28:00
祛白酊 http://m.39.net/pf/a_7230191.html

在最接近死亡的那个时候,那个阶段,其实时间是会慢下来的,然后在时间慢下来的那个时候,我们会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才会发现一生当中,我们才有资格站在这个位置上发现自己什么是东西是最主要的,但是其实并不是说这一生怎么过,其实没有必要去后悔,只是我觉得人生就好像一堂一堂的课,直到最后中转站的时候,其实最需要学会的是放下、宽容,对自己的宽容,对别人的宽容。(周可《桃姐》编剧/导演)

人物篇一:老太太/冯庆龄

老太太在全剧中只有一句台词"回家,我要回家"可是冯庆龄老师却让她成为了戏中的灵*人物。

初见冯老师,是排练厅第一次的坐排。冯老师轻盈的走进排练场,脸上含着微笑,说话声音清脆有力。可能是太长时间沒进排练厅,冯老师显得有些兴奋,一直在寻找机会和旁边的人交谈。

坐排結束后,冯老师问我:导演,你对人物有什么要求?我心想:就一句台词,还能怎么要求?于是我说:冯老师,您看着办。

接下来,冯老师让我看到了接受传统"斯坦尼体系"教育的老上戏演員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冯老师去了老人院观察生活(尽管她自己已经是一位78岁的老人);揣摩老太太的人物背景和成长历程;思考她究竟是重度痴呆还是轻度痴呆;练习老人走路的步态。冯老师本人健步如飞,舞姿曼妙,可是舞台上的老太太曲膝弓背,抖抖索索。她甚至把老年痴呆症病人的神情印在了她那张生动的脸上。眼神也随之混沌而迷茫。她考虑了很多的细节:比如别在衣服上的那方手帕,给对手提供了关心她的动作--替她擦口水;比如衣服里的小棉背心,让她的背部微微隆起,岁月的痕跡立刻展現在她的身上。比如吃东西时不是用牙咬而是用唾液将之软化即而慢慢呑下等。

(《桃姐》排练照左起:李宗华、冯庆龄、李传缨)

从下地排练开始,冯老师便把自己安顿到一个角落里,静静地看排练。话变得很少,人变得很静。神情也逐渐变得不那么生动起来。当年轻的孩子们对冯老师表示出敬佩時,冯老师总是说:以前熊(佛西)院长和朱(端钧)院长给我们排戏时,都是这样要求的。谢谢冯老师,你身体力行地为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演員的自我修养」的表演课!

人物篇二:严校长/张先衡

严校长脱胎于桃姐电影中那个看见别人吃饭漏粮食就要拿筷子打人的怪老头。

张先衡老师给我的印象是严肃认真,大概是因为读书时看他演的角色留下的印象。所以理所当然认为严校长这个角色非他莫属。可是生活中,张老师却是一个慈祥豁达的老顽童。

最让我感觉幸福的是张老师严格遵照剧本说台词,这在今天这个演员随意删改台词的时代,真是太不容易了。原创剧本难免有不完善之处,但张老师永远在合理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调度。由于演出时长的限制,第一次粗连结束后要删戏。可是删谁的戏呢?想了一晩,要删严校长和儿子的戏。原本一对双胞胎儿子第一幕和第三幕分别要和严校长借钱,現在只能变为一个儿子一次借钱。叠加的矛盾冲突会变得单一,台词也会做大的调整。

面对全组年纪最大的(80岁)演员,我真觉得有点说不出口。张老师听完我要删戏的想法后,什么都沒说,只是问我怎么改,然后继续合理所有的台词和行动!要知道,张老师曾是老青话的领导,是他力推当年的「商鞅」呈現在了舞台上;他也是经验丰富的导演。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却从来沒有致疑过我的工作,除了完成自己的角色之外,还一直为我提供许多好的意见与建议。首演那天,看见严校长坐在屋子里,台灯下孤独的身影不禁让我潸然泪下。谢谢张老师,让我看见了作为一位艺术家的优秀而专业的品质!

人物篇三:老李/姚安濓

老李是一位沉默寡言内心充满诗意的人物。

开排前,这个角色一直没有定下来。一天,制作人王一楠从美国打来姚安濓老师答应出演老李了。虽然从来没有和姚老师合作过,但是不久前他凭借“打工老板”刚获得蒙特利尔影帝的消息我是知道的。影视明星参演话剧,这在国外是家常便饭,但在国内却是凤毛麟角。姚老师真的会参加吗?

开排当天,他出现在了排练厅。剧本朗读结束后,姚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老李在剧中说了三段话,第一段“雷电颂”;第二段讲述自己人生中最悔恨的一件事;第三段和其它两位老人吟诵“将进酒”。整出戏他几乎没有说过正常的对白,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到养老院来?我说:老李是个很孤独的人,他到养老院来过离群索居的生活其实是一种自我放逐。是对当年所做的错误决定的一种忏悔。生活中他很少说话,内心的纠结与痛苦也只会通过诗词抒发。

从那天开始,姚老师总是坐在排练厅的角落里,不太与人交流。他写了人物小传,过段时间跟我交流一下对人物的认识和表现。有两天,姚老师心脏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背着心脏和血压的测量仪器工作两天。医生要姚老师别激动,而那两天我们正好在排“雷电颂”和“将进酒”,想来测试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吧。

三十年没有上舞台的姚老师,在首演那天晚上,早早就坐在一个角落里,默不作声。一时间,我有点分不清楚那是老李还是姚安濓。

第二场演出前,姚老师的嗓子哑了。他有些着急,医院去做治疗。大家在群里推荐了各种药,他也一一尝试。晚上,当姚老师站在二楼的阳台上和严校长说起自己人生中最悔恨的一件事时,那沙哑的嗓音和那沧桑的面容居然异常地吻合。谢谢姚老师,让我看到了一位优秀演员身上的投入与克制。您很少说,却在不断地做!

人物篇四:桃姐/徐幸

这是与徐幸的第三次合作!

她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不断地求新求变。对于一位功成名就的演员来讲,不断地挑战自己,打破自己习惯的表演方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徐幸就是这样一位演员。04年,作为制作人我邀请徐幸参加斯特林堡的《父亲》(上尉和他的女人们)的排演,她饰演上尉的妻子劳拉----一个男权社会里成长起来的女权主义者,为了与丈夫抢夺对女儿的话语权,最终将丈夫逼疯。受到该剧导演兼主演赵立新的影响,徐幸尝试打破传统的台词表达,专注于“如何象生活中说话那样去说台词”。06年,徐幸和李宗华一起参演了我导演的话剧《晚安,妈妈》(宗华妈妈的部分会另写)徐幸饰演从小就患有癫痫症,没有工作,与丈夫离婚,儿子离家出走吸*偷窃,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中年女性杰西。为了塑造这样一个“失败者”形象,徐幸每天穿着宽大的男式牛仔裤,宽松的卫衣和半新的运动鞋(那都是儿子不穿的衣服和鞋)短发素颜。排练场休息的时候,夹着烟蜷缩在一张单人沙发里,瘦弱而无助。时至今日,杰西抱着妈妈塞西尔坐在沙发上平静地交代后事的场景仍然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这次决定改编“桃姐”这个剧本时,我想到了徐幸。我很好奇这个眼睛炯炯有神性格有几分孤傲的水瓶座女人会把“桃姐”塑造成什么样子。十年没有合作,徐幸变了,变得更加从容而自信,平和而恬淡。

(《桃姐》排练照左起:徐幸、兰海蒙)

我们一致认为,“桃姐”虽然一辈子在做佣人,但她绝不是一个自视卑贱的人。她是虔诚的基督徒,懂得感恩,积极而乐观。通过她对婚姻的描述,可以窥见她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却是一个很有生活智慧的女人。她对金钱的态度不会因为她是一个佣人而变得斤斤计较,恰恰相反,生活中“桃姐”非常大方,去餐厅吃饭常常要付小费给服务员,因为她深知伺候别人的不易。无儿无女的她没有什么存款,因为常常要自掏腰包买好吃的好玩的给少爷和小姐。这些点点滴滴的信息汇聚在一起,逐渐化在了徐幸的身上,便有了现在的舞台上的“桃姐”。我看到了徐幸尽量在去除“表演”的痕迹,努力地生活在舞台上。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排练厅里,当Rogr说:“桃姐,你不是佣人,是家人”时,你低头努力压制自己的情感,却让我心中涌出了一股暖流。

谢谢你,徐幸,喜欢你静静地生活在舞台上,喜欢你四两拨千金的淡定与从容!

人物篇五:金阿姨/李宗华

与宗华妈妈的第一次合作是06年的《晚安,妈妈》,她饰演健康乐观,贪恋甜食,恐惧死亡的乡村妇女塞西尔。

由于排练时间只有20天,两个人的戏有大量的台词。于是宗华妈妈每天从排练场(华山路儿艺)走回家(吴中路),一路走一路背台词。她就是这么一位勤奋的,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演员。“晚安,妈妈”这出戏的结束部分对演员来讲难度非常高:女儿已经拿着枪走进屋里锁上了门准备自杀,而母亲在屋外哭喊,咒骂,威胁,哄骗,央求直至屋内一声枪响。母亲像是被人突然切断了电源,靠着之前的惯性在舞台上如行尸走肉般地履行着之前答应女儿的承诺:刷锅,打电话给哥哥和嫂嫂,然后抱着电话等待他们的到来。

每次看到此处,宗华妈妈那并不娇小的身影在沙发里轻微地摇晃,无声地哽咽都让我感到无尽地悲哀,特别想冲上舞台把她抱入怀中轻抚她的后背好好安慰一番。

她就是这样一位演员---有五分给五分,有十分给十分,从排练场开始直到舞台上,从不吝惜自己的情感和体力,一遍又一遍,每次都是全情投入。

这次在“桃姐”剧组,她饰演重男轻女的前居委会主任金阿姨。

金阿姨患有轻度的抑郁症,思想保守而传统,典型的可怜又可恨的老年妇女,可生活中的宗华妈妈是一个乐观健康精力旺盛的魅力女人,角色与演员之间的反差很大。宗华妈妈成为剧组里著名的“倒带王”,抓住一切机会从头开始演起,不断地寻找和巩固人物的感觉。每当排练别人的戏时,她也绝不闲着,一定拽着对手到小房间去对词走戏。当排练进入到后期的时候,我常常搞不清楚宗华妈妈到底在说台词还是在进行生活中的对话,人物的逻辑和思想已经慢慢渗透到了她的身上。

排练初期,我要求宗华妈妈说南京话。本以为很简单的一个要求,没想到宗华妈妈开始捉摸起来:到底是说纯正的南京话,还是南京普通话;是在说语气词的时候改成南京话,还是在强调某个名词的时候说南京话。她不断地尝试,否定自己,只是为了找到一种既能让观众听懂又与舞台上所有演员毫无违和感的表达方式。为了合理金阿姨手中为什么始终抱着一个小枕头,宗华妈妈给人物设计了中风后手抖的动作,抱着小枕头一方面可以掩盖自己手抖,另一方面从心理上有一个情感的依靠。每当我看见金阿姨跟女儿回家过年的那场戏时,总会被宗华妈妈的小孩子气逗乐,也总会在她抱着枕头依依不舍与桃姐告别时弄得泪眼婆娑。谢谢你,宗华妈妈,一位认真勤奋,情感饱满永远充满正能量的优秀的演员。

人物篇六:坚叔/李传缨

坚叔身上有着我父亲的许多影子:天性乐观,热爱女性,浪漫多情,与时俱进;没有明确的信仰,活在当下;看起来生活丰富多彩,其实内心却很孤独。对于这个角色我是有偏爱的。所以当制作人王一楠告诉我,李传缨将会出演坚叔这个角色时,我很是期待。

“大爷”---这是上戏的学生们对传缨的爱称。虽然没有和“大爷”合作过,可是没少看过“大爷”的戏。他留给我的印象是“精灵古怪,恣意善变,自成一格”。果然,下地排练的时候,排练厅里马上开始了关于“学院派”和“*做派”的学术纷争。其实“*做派”是张先衡老师对于“从外到内”地塑造人物的表演方式的戏称。作为“*做派”的代表,“大爷”非常

1
查看完整版本: 话剧桃姐人物篇老且优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