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禹
在纪录片《我只认识你》中,树锋和味芳,是一对生活在上海的耄耋老人,但味芳却遭遇“阿尔茨海默病”困境,已进入重度病程,不记得自己多大,也不记得移居澳大利亚的儿子。树锋哽咽着说:“43年的夫妻了,最怕的是自己病倒了,老伴没人照顾。”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堪称慢性“绝症”,患病后记忆和认知功能会逐渐衰退,甚至忧郁、暴躁、丧失基本生活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如何正确认识阿尔茨海默病?如何坦然接受它?如何在患病后依旧能够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12月10日,由上海市科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主办的“上海科坛·我只认识你——阿尔茨海默病科普分享会”在科学会堂举行,邀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认知障碍MDT联盟副理事长及阿尔茨海默病分会第五届委员与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常务委员李霞围绕阿尔茨海默症相关问题进行讲解。
目前,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超过万,是全球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占全球患者数量的1/5,预计30年内患病人数还将翻倍增长。对于社会来说,阿尔茨海默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占全球GDP高达1.1%,对家庭而言,疾病负担的85%是照护负担,病人也往往成了家里的“麻烦人”。阿尔茨海默病,正在成为老龄化中国的重要危机。
然而,社会上对于这一疾病的偏见普遍存在。在疾病早期,病人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公众误以为是“正常的老化”,并没有放在心上。等到病程进入中后期,病人甚至失去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家人和病人自己会变得态度消极,认为“痴呆了没办法”。李霞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诊治率低于10%,总体诊治率低于30%,大多数患者并没有即使就诊,也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
另一方面,虽然阿尔茨海默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并且越长寿患病几率越大,但并不意味着年轻人不会患病。李霞就曾接诊过一位年仅25岁的年轻研究生。“感觉自己的大脑一下子快进到了80岁。”患者对李霞说。与此同时,恐慌、焦虑等情绪也随之而来。
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是一项世界难题,人类至今无法攻克,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还无法治愈。早检查确诊、早治疗,也可以大大延缓病程,减缓病人丧失记忆和生活能力的速度。
李霞形象地把阿尔兹海默病防治称为“和寿命赛跑”。由于这是一种老年病,在无法治愈的情况下,延缓发病时间,就意味着老人受这种疾病折磨的时间变短,发展成重症的概率变低,对社会资源的耗费也会大幅减低。
如何“跑赢”阿尔茨海默病?这和9大风险因素有关,包括健康饮食、良好睡眠、社会交往、脑力活动、防治脑血管风险因素等。李霞曾开展过一项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愿意主动采取干预措施的老人,认知功能3年内恶化情况出现的更少。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从不太早,永不言迟。”李霞说,上海公卫也发布了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早期干预,目标是到年,65岁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2%以上。
作为《我只认识你》中老人味芳的主治医师,前不久,李霞再次去养老院拜访两位老人。8年过去,味芳今年已经92岁,虽然忘记的事情更多了,但脸上一直带着笑容。“乐呵呵地忘记,患病也仍有尊严。”李霞说。
活动还邀请
《忘不了餐厅》是中国首档
分享会后,上海气功研究所主治医师沈晓东带来五行操,和现场观众进行互动。
市科协*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出席活动并为李霞颁发“上海科坛讲座专家聘书”。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书记蔡*出席活动并为社区代表赠送《帮我记住这世界》科普书籍。上海气功研究所所长李洁出席活动。市科协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社区居民近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