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遇见大咖之钟春玖一生情一件事为中国1
TUhjnbcbe - 2021/3/2 14:43:00

钟春玖:医学博士、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医学院临床技能学习中心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和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常务理事、NeuroscienceBulletin副主编等。

独立提出阿尔茨海默病“膜衰老和能量代谢障碍”发病机制的新假说,并基于该假说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报道血硫胺素代谢异常是阿尔茨海默病特异性诊断标志物。

每一位医生最难受的,莫过于看着病人失望地转身离去却又无能为力。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这个世界性难题,一定要找到一个有效药物,成了钟春玖二十年来的一个执念和心结。在这条看不到希望的路上,他远离喧嚣踽踽而行,耗尽青春却从不言弃,“这么多年最亏欠的是家人。临床上什么结果都有可能,做出来有效,可以解决大问题;没效,那就给后来者做一块垫脚的砖”。

年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由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和上海日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协办的“阿尔茨海默病中国解决方案”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群贤毕至,大腕云集,这次研讨会对钟春玖很重要,他需要更多学术同行的支持和建议。当钟春玖教授在主席台上神采奕奕的与全国数十位国内神经内科顶级专家进行成果交流汇报时,很少有人知道,会议开始前一天,医院出门诊到下午两点,晚上为复旦医学院的学生上课到八点,直到深夜,才搭乘最后一趟航班抵达北京。

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用药困境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早期表现,就像小偷悄悄“偷”走人的记忆和思考的能力,直至慢慢变得不认识一起共同生活的亲人。到发病后期,病人逐渐丧失判断、定位、言语、吞咽、行走等基本生活能力,不再能独立自理生活,直至完全依赖他人。

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缓慢,不易察觉,没有具体发病节点。早期确诊难是一方面,摆在老年痴呆患者面前的另一问题是,缺乏有效药物。

根据美国制药商协会年发布的《阿尔茨海默病报告》,从到年,药物研发商已取消或终止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开发,年前只有3种药物上市,且仅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症状治疗,药物研发成功失败比为1:34。

“年以后,没有一个针对AD治疗的药物成功上市。如果把前面的药按现在的标准做临床,可能也是失败的。”钟春玖教授介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用药一般只能维持3~6个月有效期,比安慰剂好点,但是疾病和认知功能仍然在衰退。

其实,针对病理机制的“治本性”药物一直在研发之中,但是这样的研究却困难重重,十分曲折。

年,礼来公司研发的Solanezumab(索拉珠单抗)和辉瑞公司研发的Bapineuzumab单抗III期临床试验纷纷失败,投入超过10亿美元,这两种药物曾被业内寄予厚望,这样的结局使该类药物未来的研发之路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紧随其后,罗氏公司研发的单抗Gantenerumab也迅速通过Ⅰ、Ⅱ期临床试验,早期表现出巨大潜力,当罗氏公司满怀信心进入Ⅲ期试验时,却仍然遭遇“滑铁卢”,损失惨重。

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机理非常复杂,目前仍不明确,有很多种学说,其中Aβ学说占主要地位。针对此学说的免疫调节功能药物研发,理论上很有前途,但迄今为止,都是失败的消息。

年12月5日,国际老年痴呆症协会根据调查数据预测,全球老年痴呆患者数量将从年的万,飙升至年的万,年达1.35亿,每4秒钟就会新增一例AD患者。

新假说下的一类新药有望“弯道超车”

西方学术界的单一作用机制药物,难以延缓或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失败的重重教训,促使业界从更为广泛的视角重新思考AD的发病机制、防治策略,寻找防治AD的新靶标,一项新的学术假说药物研究应运而生。

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基金等多重资助下,钟春玖教授基于临床结合基础的长期研究,在国际上开创性地提出AD的“膜衰老和能量代谢障碍假说”,指出AD是膜衰老诱发硫胺素代谢异常,进而导致脑能量(糖)代谢障碍和诱发多级联病理生理反应参与的复杂疾病,必须通过改善脑能量(糖)代谢并阻止诱发多级连病理生理反应才有可能预防和阻止AD的发生、发展。

基于上述学术假说,日馨生物在国际上首次开创通过调制脑葡萄糖代谢和阻止多级联病理生理反应防治AD新策略的第一个国家一类(化学类)新药BT-1,于年获国家新药临床批文,目前已完成I期临床安全性研究并即将开展全国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

据了解,该新药已先期于年在美国开展II期临床研究,先后获中国发明专利、美国和欧盟发明专利等授权保护,部分成果已在《BRAIN》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先期在部分AD患者开放性临床观察中发现,该药能长期(超过18个月)有效稳定、甚至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状态。虽然被观察患者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仍然在显著增加。初步结果暗示,AD患者脑功能状态可能与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不相关联,为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初步临床基础。

“希望不久后中国患者能获得咱们自己的老年痴呆药物,国家能真正对创新药给予足够支持。”钟春玖教授说。

“不能让病人觉得不值”

作为医生,钟春玖对待病人非常耐心。

医院神经内科求治的患者,大多为疑难杂症,而且,由于神经系统的精密与复杂,一名高级专家一个上午往往只能看15至20名患者。

钟春玖的学生告诉记者:“刚跟着钟教授上门诊的时候,他曾对我说,其实很多患者来看病都带着很多疑问,所以,只要时间允许,医生一定要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他说:‘人家挂了你的号,你不能让他们觉得不值啊。’”

有一次,一位病人抱怨:“钟教授,我为了看您的门诊,挂号花了元。”

钟春玖发现自己当天的号并没有挂满,这个病人却挂不上号,他立刻明白这是*牛在倒号。他主动找挂号的工作人员商量,决定不限自己的号:“我们不能让病人花冤枉钱。”

很多老病人都说:“钟教授是脾气最好的。”

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基本上已近下午一点了,上食堂草草解决午餐,钟春玖又回到办公室去忙他永远忙不完的实验和文章。

学生眼中的钟教授

钟春玖的一位学生回忆:“进入钟教授实验室之后,我立刻感受到了钟教授对待科研踏实严谨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品质。每天早上七点半,钟教授会准时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八点钟会准时进入门诊接诊或去病房查房。吃过午饭忙完病房的工作后,钟教授下午又会回到办公室里,继续阅读文献,分析数据,梳理思路,设计课题,进行科研探索。他办公室的灯,常常到了午夜才熄灭。即便是周末也是如此。看到导师如此勤劳刻苦,我们做学生的也不敢怠慢,钟教授的团队中,学生们是以他作为榜样,整个团队高效运转着。” 

据了解,每次组会讨论,钟春玖都非常重视,他会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科研数据,然后,组织大家一起详细讨论。学生们实验做得不理想或研究思路不清晰时,钟春玖总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让学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医院的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以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主任,钟春玖非常忙。对于钟春玖这种级别的其他导师,往往学生们只有组会才能见到导师、得到指导。可钟春玖每天下午只要有空都会走进一线的实验室,不论是高年级的博士还是低年级的硕士,他都一一亲自指导,大到科研方案的制订,小到实验操作的纠正。学生能经常能与导师互动交流,无疑会得益匪浅。
  

钟春玖经常对学生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在繁忙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千万不要过于劳累,没有好的身体素质,什么都做不好。”

(部分内容来自健康时报记者叶正兴、上海市医务工会,特此致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遇见大咖之钟春玖一生情一件事为中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