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深度研报全景纵览中国养老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TUhjnbcbe - 2021/2/26 19:12:00

点击左上角蓝字,每天获取独家实用干货

来源:兴业证券;本文有删减,全文字数约2万字,建议收藏阅读

本文要点

富人变老将是未来养老服务产业的新机遇。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中产阶级即将退休,养老需求将会爆发。包括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在内的优质养老服务将会更进一步得到消费者青睐,中高端需求旺盛,品牌效应将助力中高端品牌营收增长。

我国养老产业仍面临重大缺位,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内养老和老年医疗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目前养老床位水平较国务院颁布的年养老床位目标差距为每千人4张床位,预计有待拓展市场规模达到亿元,机遇无限。居家养老将是国内养老未来发展的重点,全国多地颁布类似“”的计划,预计将有90%的老人居家养老;发展方向包括上门护理、居家智能养老设备、适老家居改造等。

一、传统家庭赡养面临压力,社会养老将成必然趋势

导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近年来呈现出老龄化加剧的特征,老人总量变多的同时青壮年数量亦出现快速下滑态势。老龄化的客观事实导致相继而来的三个结果:

从整体来看,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四二一”家庭代际结构使得家庭中的老人赡养问题愈发凸显。

从城乡结构来看,城乡老龄化情况倒置,养老资源产生错配。

银发需求加速增长,主要包含两个效应:其一,老龄人口总量变多;其二,首批中产进入老龄,消费能力显著上升。

1.1我国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剧

我国目前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按联合国标准:当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年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0.3%,标志着当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受长期低生育率、不断增长的人口预期寿命以及人口年龄动态累积效应的影响,从年到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将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年人口比重持续提高以及老龄化速度远高于其他国家等显著特征。

截至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达到2.49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1.66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1.9%。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正以每年新增万人的速度快速发展,预计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14%,整体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我国老龄人口增速也常年远超人口增速。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增速为5.7%,较年增长了约万,而总人口在年增速仅为0.38%,同年出生率也仅为10.94‰。年至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增速达到3.66%,同期我国人口增速为0.52%,老龄人口比重连年不断增加。

老龄人口在全国人口比重将在未来30年内加速上升。根据联合国年的测算,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在年左右达到最高峰,预计将达到约5.07亿人,此数值将是年数值的近2.1倍。根据测算,同期我国人口可能正处于人口高峰后的下滑阶段,预计总人口数量约13.2亿人,届时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38.53%。老龄化问题将在未来几十年间快速激化,年后,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趋于稳态。

同期我国青壮年人口将可能出现快速下滑态势,传统养老模式面临压力。根据联合国同一份测算数据,在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青壮年及工作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将会不断下降,在-年期间将下降尤为明显。

25-64岁人口数量将由年的10.08亿人,下降至年的约7.3亿人,青壮年工作年龄段人口数量下降速度将超过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家庭赡养形式的养老模式将面临巨大考验。

1.2独生子女群体赡养压力凸显

独生子女一代将逐渐开始承担起养老的重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实行的计划生育*策,直接面向的对象就是正在步入老龄化的这一个群体。与此同时,生育高峰人群养老需求集中爆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三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年,第二次是-年,第三次是-年,在第一次出生高峰和第二次出生高峰叠加时,老年人口比例急剧拉升提高8个百分点。

年55-65岁刚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年龄段群体恰逢新中国成立后生育高峰出生的群体。这一部分群体将是近5-10年内养老需求集中爆发的群体。

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四二一”形式家庭结构使得独生子女力不从心。实行了近30年的独生子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抚养比不断提升。老年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不断扩大,一方面对单位劳动人口赡养老人的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对社会养老金的支付也造成巨大压力。

此外,开始赡养老人的独生子女群体不得不面对“上有老、下有小”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两个独生子女需要照顾自己子女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四位老人年老后的生活照料义务,对于普通人来说,负担较几十年前成倍增大。

持续低生育率导致育儿呈现精英化,进一步加大独生子女赡养老人难度。从欧美发达国家经验看,生育率降低导致社会的育儿向精英化方向发展。从我国“四二一”和“六加一”的家庭结构也可以看出,家庭的重心和经济支出重点会向最小一代倾斜,注重子女的教育和培养。因此,中间一代赡养老人很可能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

同时,当前出台的鼓励生育的“二孩”*策,很可能对于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影响力度有限。由于我国计划生育为面临人口压力时出台的基本国策,并非欧美国家所经历的整体经济水平富裕后,自愿选择的减少生育,因此“未富先老”的局面使得独生子女的赡养压力更加雪上加霜。

1.3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愈加严重

空巢老人在城市和农村都成为普遍现象,养老问题需要社会力量解决。

农村老人成为留守老人,传统的家族式赡养功能弱化,城乡老龄化问题倒置。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通过各种渠道外出求学、工作,最终定居在城市,仅有有经济能力的家庭才能够将老人接到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赡养,老人成为留守老人。农村劳动力补充城市的同时,加速了农村老龄化的进程,城乡老龄化问题出现倒置。随着年轻劳动年龄人口的流迁规模与幅度提高,未来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将进一步超过城市。

城市老人境况同样不佳,子女不在父母身边工作比例高。尽管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进入现代社会,子女异地工作、出国学习已经成为常态,子女与父母的居住形式也发生变化。特别子女结婚以后,与父母分开居住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二,分开居住或者远离父母。城市空巢老人赡养问题也十分突出。

同时,失独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代沟日渐加大等问题,都是目前老人养老面临的诸多问题。老人脱离子女独自生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常态,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照料都将成为养老社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1.4首批中产退休在即,中高端养老需求将发力

我国首批中产阶级即将步入退休生活。首批中产阶级主要指的是在改革开放后首批通过自身努力,留有一定积蓄的群体。这一群体目前主要集中在50岁至65岁这个区间,是近10年内养老消费的主力。

首批中产将为养老市场带来变革,城市中已逐步出现消费能力较强的老年人。这个群体能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中产,一方面受益于改革开放的*策变化,嗅到了商机而发家致富;另一方面,其中不少人接受了文革后的第一批高等教育,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术优势,逐渐步入各个单位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再者,其中大部分人也是首批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人口,他们受益于中国城市发展最快速的时期,在资产价格还未上涨时已经解决了相关刚性的需求。因此这一批中产阶级将为养老市场注入较强动力。

城市中首批中产同样面临空巢老人、子女赡难等问题,中高端养老将率先发力。他们是新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婴儿潮叠加人群,也是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这一代人对于社会养老的需求对养老产业将有两重效应:

其一是“老年人口红利”效应,即老年人口增多,其二是个体消费能力上升效应,即老年人个体消费能力上升,因此他们的需求应值得企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研报全景纵览中国养老行业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