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约需25分钟
目录
一、日本养老机构
1、各类养老机构模式
2、介护人员短缺的压力
二、日本老年医疗
1、医疗费用负担及调控
2、高龄者的医养结合
三、日本介护保险
1、介护保险对象
2、介护制度相关福利
四、日本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五、结语
摘要:
从整体来看,日本养老产业与养老*策是两个宏大的命题,难以在一篇文章中尽窥全貌。本文将重点分析日本养老机构、老年医疗及介护保险制度,从上述角度剖析日本养老模式中的优势部分,并结合近年日本医养相关*策浅谈日本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伴随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我国养老需求即将进入爆发阶段,部分地区甚至已经开始进入爆发阶段。以此为背景,与我国未来人口结构、老年人资产配置、部分*策趋向(如延迟退休及养老金宏观调控)甚至文化背景(东亚文化与儒家孝道)都非常近似的邻国日本,其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及相关制度均值得了解和借鉴。
一、日本养老机构
日本养老事业不仅与日本老龄化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催生了以养老为主的产业群的发展。日本*府也把养老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的支柱性行业。日本养老产业是一项营利性事业,主要包括:医疗产业、养老护理产业和生活产业三个方面,其中养老护理行业是核心产业。
今天的日本有世界上最多样的养老机构和精细划分的养老护理制度:将老人需要护理的程度分成了不能站立、不能步行、不能脱穿裤子、不能排便等多个级别,再按老人的情况为他们匹配不同的养老院。从老年公寓到付费的养老院,从某一类型限定养老院到介护式疗养院,从社区护理到综合养老机构,旨在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
1、各类养老机构模式
老年公寓
门槛最低,付得起钱即可入住。当然,老年公寓的门槛在于价格。若公寓设施齐全,地理位置优越,靠近艺术体育活动中心,那么价格就会非常高,最豪华的一个月就要万日元以上(约10万人民币)。此外,对老年人身体有一定要求,在入住前甚至需要检查评估。毕竟养老院在医疗设施的配备上没有介护疗养院完善,如果老人已经生病了,选择介护疗养院则更让人放心。
介护疗养院
介护疗养院也可以分为保健型与医疗型两种。保健型介护疗养院是针对需要康复训练及大病康复的老人准备的机构,医院病房资源紧张;而医疗型介护疗养院一般具有比较完备的医疗设备,入住的老人需要由医生确认患特定病症才能入住,适合需要高度介护,特别是重病晚期的患者老人。例如专供有认知障碍(痴呆症)老人入住的疗养院。
社区护理机构
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的照顾,老人不需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只是在特定时间需要等待护工的帮助。对一些不想离开家的老年人而言,这种方式也更能接受。同时,这也能减少一些孩子的舆论压力。毕竟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认为将老年人送进养老院就是抛弃。
日间照料中心
日间养老是社区护理与老年公寓的组合模式。早上,养老院开车来接老人,让他们去到养老院和同年龄的人一起相处,晚上再把他们送回家。这种日间午托也像是老年版的幼儿园,能解决老人白天的生活料理、餐食,也能监测老人的身体状态,还可以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化,增加与人的交流。
当然,日本也有不少综合性的养老机构。比如从美国进入日本的国王花园,还有日本本土的鹤之苑等等。这些养老院没有那么明确的界限,在承担基础养老服务的同时,也能提供社区护理或老年痴呆人群的护理服务。
在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向当地*府提出养老申请。经过一些复杂的测试评估老人情况后,护理经理会根据预算和本地服务提供者的情况向老人提供建议,最后对应功能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照顾服务。这些机构分散在不同社区,为日本分担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而在中国,养老机构分级制度刚刚起步。年1月2日,民*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年基本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体系。作为民*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先行先试地区,江苏已经进入实质推行阶段。
不过与日本按功能性区分养老机构不同,我国养老机构分级标准将采用等级制,从高到低依次为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五个等级。
按照评分规则:
环境的评价从交通便捷度、周边服务设施、无障碍设计、室内温度等7个方面衡量;
设施设备的评价包括居室、卫生间及洗浴、就餐、康复、心理咨询空间等13个方面;
服务的评价则从出入院、生活照料、膳食、清洁卫生、医疗护理、居家上门服务等13个方面提出要求。
以上条款几乎涵盖了养老设施的各个方面,但是与日本相比,更侧重于机构本身的评定,而非按服务对象(老人)的需求进行等级划分。尽管我国养老机构分级已经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如何更加“以人为本”,细化功能分类,让不同类型的老人去到真正合适的机构中,日本的机构分类模式还是十分值得国内参考。
2、介护人员短缺的压力
日本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老龄化。数据表明,被证明需要某种类型的长期护理或支助的人数逐年增加。但劳动人口的减少导致介护人员不足,与不断增加的护理需求形成了不均衡的供需关系,目前日本各级养老机构均面临介护人员不足的境遇。
介护人员并非只为老人提供传统的日常照料,而是需要通过观察、收集信息并统合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和需求,找出最能提高QOL(生活质量)的介护方法。以协助老年人排便为例,不是简单的定时陪老人上厕所,而是需要基于尿量机理等生理学知识,结合老人水份摄取量,通过观察,在适当的时机通知老人上厕所。上厕所时的移动动作、座位姿势,是否应该使用成人纸尿裤、该选用怎样的成人纸尿裤、纸尿裤更换的频次、体位变化和翻身方式……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很多。因此,不同于一般护理人员,介护工作者在招聘后还需要进行专业性培训,这也进一步导致介护人员短缺的情况难以改善。
年财*年度,日本需要长期护理或支助者为万,在全国万65岁以上人口中占比达18%。根据厚生劳动省的预测,如果人口老龄化的增长曲线沿着目前的轨迹继续下去,到年,日本全国介护人员的缺口将达到55万名。再加上近年来的低出生率,适龄中青年人口不断减少,使得这一缺口很难在5年内填补。
日本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允许外国人到日本参加培训,进行介护工作;
*府调整介护报酬,如年12月将介护报酬整体增加0.54%;
同时各个机构还在吸纳老年人重返一线分担高龄者护理类工作。
年11月,日本首次将“介护”职种加入外国技能实习生制度中。年底,日本通过了《外国人才引进法案》,于年4月开始正式实施。该法案计划自年起的未来5年内引进34万名外国劳动者,其中介护行业占比最大,计划引进5万-6万人左右。
同时,日本也在用各种各样的技术发展去补足人力的缺失。例如:机器人陪伴老人玩游戏、聊天;推出能够说话控制的电动轮椅;在养老院的卧室、厕所等位置安装传感器检测有无摔倒、跌落、便溺和躺卧时间过长等异常现象;远程医疗终端监控血压等等。
从根本上来看,介护人员短缺的压力要归因于人力资源的短缺。面对这一境况,日本主要通过引进外国劳动力、挖掘本国“初老”劳动力剩余价值、开发人力替代技术三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在引进外国劳动力方面,中国及东南亚则成为其首选目标。其中,中国人与日本人不论从容貌还是文化上,差异并不大,能很快融入日本社会。非常容易引起日本高龄者的好感。而且,中国人可以看懂日语中的汉字,日语能力考试(JLPT)合格相对容易,因此更受介护机构的青睐。
面对此种情况,乐观者认为: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应鼓励国内向日本派出更多的赴日介护士,以便学习日本社会的养老经验,最终回国传播先进的养老经验和理念。但这真的来得及吗?
截至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近2.5亿,其中失能老年人超过万。据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护理与智能化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老年护理与智能化大会披露:当前,我国养老护理员的需求量是多万,可实际上现有从业人员还不足30万。而且其中多为40-50岁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未经过专业培训,往往并不具备专业养老护理员资格。
另据老年护理与智能化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吴瑛在会上称:到年,中国老年人口人数将达4.9亿,几乎占到总人口的1/3,其中,高龄老人的比例为26.64%,失能老年人口数更将多达万人。
相对于日本介护人员缺口,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口更大。如何防止人才流失,吸纳更多养老护理从业者,建立健全护理人才培训制度,提升养老护理人员从业热情、专业技能和社会福利,才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二、日本老年医疗
1、医疗费用负担及调控
年,日本医疗费用占GDP比例仅为8.1%。但好景不长,根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年日本医疗费达38.6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年,日本医疗费用更是突破40万亿日元。日本厚生劳动省年9月13日发布的年度医疗费概算为41.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万亿),同比增长3.8%,日本医疗费持续增长。年,日本医疗费用占GDP的比例竟然达到了11.2%,仅次于美国和瑞士。
推高医疗费用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此外,过度诊疗(患者人均诊察次数高)和药剂费(药品本身费用和药剂师技术费)的上涨也导致医疗费用自年开始陡增。治疗癌症的一些高价新药也是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以抗癌药Nivolumab为例,据推算如果1年内有5万人使用该药的话,费用将高达1.75万亿日元。
在高龄少子化背景之下,日本正在进行两个方向的医疗制度改革,首先便是从多方面抑制医疗费用增加。随着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费用的增加不可避免。但是,因主要承担医疗费用的在职人口减少,抑制医疗费用增加的比率非常重要。
抑制医疗费用增加一种方式是医疗价格调控,包括提高患者个人负担的费用和降低医疗服务的公定价格(诊疗报酬)水平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提高个人负担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老年人个人所负担的费用成为重要的探讨事项,但事实上这很难得到国民的理解。
第二个方面是降低医疗服务的公定价格(诊疗报酬)水平,又称为诊疗报酬修定,每两年进行一次。但这种做法有可能恶化医疗机构的经营,抑制必要的医疗供给,因此需要充分的全面考虑。
抑制医疗费用的增加也包括直接参与医疗提供、改善非效率性医疗等方式。不过这种方式还存在降低医疗质量、过度抑制患者使用医疗等的副作用。但促进使用仿制药、通过预防、健康增进活动减少疾病,并以此抑制医疗需求,一直是近年来日本非常积极推行的*策。
年9月,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公布数据: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为6.6%。结合日本现状进行对比,我国卫生投入在GDP中的占比尙不足以形成较大压力。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走向仍是加大医保及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但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卫生总费用在GDP中的占比将逐年走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在年中央和国家机关离退休干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大讲堂做报告时预测:到年,我国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料等方面的费用占GDP的比例将升至26.24%。
作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小觑。对于老年人医疗费用将导致的财*负担,如何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需要从宏观层面未雨绸缪。
2、高龄者的医养结合
日本医疗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方向则是构筑适合老年人的医疗提供体制。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75岁及以上),与非老年人(60岁以下)的疾病特征有所区别,因此高龄老年人所需求的医疗形态也有所不同。
非老年人的疾病主要具有急性疾患、特定脏器疾病、恰当治疗可以治愈等特征,因此非老年人需要的医疗是集中投入医护人员、医疗器材等医疗资源,尽早治愈使其回归社会的医疗。
而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疾病特征是慢性疾患、多脏器疾患、年老而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等。这些疾病特征很难完全治疗,因此对老年人的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尽量抑制伴随老化的肢体功能衰竭,即“治疗及维持”的医疗。
而且老年人的医疗不是“通过治疗完全治愈”,很难明确区分长期化“治疗”和“疗养生活”的不同。因此,适合高龄老年人的医疗形式,是以居家疗养为主维持日常生活的同时,根据患病情况接受社区医疗及护理服务的“地区完结型医疗”。为此,应充实“居家医疗”和“护理体制”,并构筑紧密连接地区医疗和护理资源的“地区综合护理体系”。日本正在全国范围内促进该体系的建设。
对于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我国也正在多地进行积极探索。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提倡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截至年一季度末,重庆已经有医养结合机构家,有76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上海市民*局等印发《年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同样提出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为机构入住老年人提供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患病率高”“慢病多”“失能多”等健康状况凸现,,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通过高龄者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不仅可以让老人享受到更专业的照护,也使老人无需长期住院。一方面减轻了老人和国家的医疗费用负担,医院的医疗资源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
三、日本介护保险
1、介护保险对象
在日语词汇中,“介护”是综合“身体照护”和“家务服务”的双重概念,可视为介于“照顾”与“护理”之间的工作,包括身体清洁、协助饮食起居以及家务服务等。
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涵盖老人福祉和老人医疗两大方面。被保险者有两种:第一被保险者是65岁以上老人,第二被保险者是40-64岁之间者。
按规定,享受介护保险服务必须等到65岁成为第一被保险者以后。但是,对于参加介护保险但不满65岁的第二被保险者,如患有早期痴呆、脑血管疾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15种疾病,也可以享受介护保险服务。
经过多年摸索,日本已经将养老产业发展得非常有序和专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介护制度。其针对老龄人群的经济承受能力、身体状况、养老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分级。在介护保险法中,虽然对于日常生活中需要介护的“介护认定”与需要支援的“支援认定”做出了分别规定。不过因为手续上二者基本相同,只是轻重差别而已,因此不管是“支援认定”还是“介护认定”一般都统称为“介护认定”
所谓“介护认定”,就是按照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保险人判断被保险人是否真实需要介护服务的一个认定。在认定过程中按照“日常生活动作法”,对老年人的身体能力进行评价。在介护认定时,通过对于各种动作进行评级,确定从“自立”到“需要完全介护”的级别,从而确定最终的需要介护的水平和内容。
介护等级从最低的“需要援助1”到最高的“需要介护5”,一共被分为7个等级。介护计划实施半年后,会根据最新的健康状况,调整介护等级,并制定新的介护计划。针对每一等级,都设有由介护保险支付费用的上限。在上限范围内的部分,由个人支付10%,国家承担90%;超过上限的部分,由个人全额承担。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年1月日本通过介护保险接受养老服务的人数达.1万人,其中接受居家护理服务的人数达.0万人。介护分级制度结合居家养老、介护上门的方式,让老人得到的服务更加个性化、人性化。老人能够在有所辅助的状态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顾自己,不仅有了生活照护保障,也有利于保持尊严。
目前,我国在介护方面,乃至老人护理层级规范方面尚无成型规范。日本介护保险科学合理的资格审查机制、按等级需要实施介护、限期重新审查等程序,不仅能让不同生理机能的老年人得到相应的护理,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意义。
2、介护制度相关福利
年的《介护保险法》修正法案中规定:从当年8月开始,40-64岁的参保人缴费比例根据其收入情况逐步上调,介护保险的最高自负比例根据收入情况,从之前的20%进一步调高到30%。不仅如此,安倍*府还宣布年10月消费税税率从8%上调到10%以后,增收税金也将拿出一部分,用于进一步提高介护人员薪酬待遇,届时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熟练介护师月薪将增加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元)。
此举意义非常明显,即在不扩大现有财*负担的基础上提高介护人员福利,从而减少介护人员、尤其是经验丰富的熟练介护师的人才流失,并吸引更多从业者延长工作年限,以期缓解介护人员短缺的压力。
此外,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目前每年因为要护理家中老人而被迫辞职的劳动者已达到10万人左右。而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因为护理离职时间过长与社会脱节,最终失去了再就业能力而导致“护理失业”。
为了消除护理离职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府提出了到年实现介护“零离职”的目标,为此出台了各种介护休业、休假制度,尽量给有护理需求的在职员工定期照顾家人的假期,同时保住自己的工作。例如“介护休业制度”规定:家中有一名需要护理老人的在职员工,可以在一年内分3次申请总共93天的短期休业,在此期间可以从雇佣保险领到在职月工资的67%作为“介护就业给付金”。又例如护理老人期间的员工可以申请不加班。
国内同样具有与之类似的*策,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实施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的地区至少已达19个,包括福建、广西、海南、湖北、黑龙江、重庆、四川、河北、河南、宁夏、内蒙古、山西、云南、甘肃14个省份,以及淮安市、广州市、西安市、南京市、杭州市5个城市。同时,北京、辽宁以及深圳则已提出制定相关*策的意见。就在前不久,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公布《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设立独生子女护理假,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在住院治疗时,其子女每年可享受最多20天的护理假,期间工资照发。
但在全国范围内综合对比,独生子女护理假最长仅20天,最短5天;非独生子女则很难享有护理假期,最长约为10天。相对于日本一年内分三次申请的93天“短期休业”,尽管薪资减少,但对于重疾老人护理来说显然更加充裕。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养老护理人员本身还存在着极大缺口的情况下,一方面培养专业养老护理人员并提升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探亲假与护理假的落实,也将成为我国的一种未来*策趋势。
四、日本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日本养老产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在此仅从拉动内需和向外扩张两方面浅谈。
进入21世纪,日本养老产业在经历了萌芽、形成阶段的发展后,在市场规模、社会功能、专业人员和技术装备生产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预测,到年日本养老产业将拥有约七千亿美元的市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市场潜力引起了许多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