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晚上睡不着,长期吃安眠药。”
“我去厨房拿东西,一个转身就忘记要拿什么了。”
“之前我爸爸性格开朗,开开玩笑聊聊他过去的糗事还会哈哈大笑,现在变得脾气古怪,我们随便说啥他都很敏感,感觉我们在嫌弃他,怎么解释他都听不进去。”......
老人年纪大了,记忆力会越来越差,活动能力也越来越弱,睡眠质量也不好,这些都正常。老人就是老小孩,闹闹脾气哄哄就好了。很多人都有这种误解,医院城北院区(医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中医师邱芳晖认为:人们总是把早期痴呆症状与衰老相混淆,自然而然喜欢用“年纪大”这个理由掩盖很多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往往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度、重度的痴呆了。
老人出现记忆减退、行动迟缓的症状
不容小觑
冯大伯,80岁,曾经是受人瞩目的飞行员,天之骄子。退休后的他身体健朗,没事逛逛公园,泡泡老年大学,每天活动丰富多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自己记忆减退了,行动也迟缓起来。家人觉得是冯大伯年龄大了的缘故,没有太在意。一次意外跌倒,冯大伯脑部外伤导致颅内大面积出血,不得不入住重症病房。醒来后的冯大伯脾气变得异常暴躁,刚开始摆着手,不认家人,逐渐不愿与人交流,四肢也越来越不灵活。
冯大伯转入医院城北院区以后,邱芳晖团队对冯大伯进行了全面的评估。邱芳晖认为冯大伯入院前已经出现了痴呆的征兆,这次症状进行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是脑部出血,大面积脑细胞破坏。对此,邱芳晖团队为冯大伯制定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个性化康复计划,首先给予脑细胞保护,再通过认知功能训练、运动训练等康复计划,激活其他脑细胞的功能,来刺激脑神经再生。针对老年人神志淡漠、神疲乏力不能配合的特点,给予醒神开窍,益气的针刺手法及中药激发大伯的“精气神”。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冯大伯的情绪稳定,能坐在床边和邱芳晖团队进行简单交流。
每天昏昏沉沉,记忆越来越差
现在她找回了记忆
75岁的王大妈,年轻时性格开朗,朋友颇多,近几年总是睡不好,每天头晕脑胀,就像戴了一顶大冬帽出门,记忆力也变得越来越差,不是忘了小姐妹的约定就是错过了约定的时间。渐渐地小姐妹不再约她出去了。家人带医院找名医,长时间使用安眠药和抗焦虑药后,睡眠质量依然没有很好的改善。家人耳闻医院城北院区的中医康复科副主任中医师邱芳晖擅长老年脑部疾病的诊治,便慕名前来。
邱芳晖详细了解了王大妈发病原因及发病过程,并对她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王大妈有严重的颈椎病,已压迫颈神经及血管。长期的脑供血不足,导致她的脑细胞供氧不足,进而影响了她的脑细胞代谢,使细胞过早的变性坏死,出现了一系列痴呆早期症状。邱芳晖通过调整王大妈的药物,减少抗焦虑药物的用量,给予扩血管药物、脑代谢活化药物等,并结合中医传统手法,头皮针、中药等改善头部血液供应、促进脑部细胞活性,改善睡眠。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王大妈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不仅安眠药停了,睡眠改善了,而且丢三落四的现象也少了。
如何筛查是否有痴呆症状?
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记忆力减退是痴呆症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难以完成熟悉的工作:如患者出现穿衣服的秩序混乱,不清楚做饭菜的步骤等。
语言表达障碍:痴呆症患者经常忘记简单的词语或以不恰当的词语来代替,结果说出来的句子让人无法理解,与人的交流出现障碍。
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忘记今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在熟悉的地方也会迷路,出门在外不知身处何地、所为何事、归处何在,甚至昼夜颠倒。
判断力受损:如不同季节应该更换什么衣服,痴呆症患者不能正确判断。
将物品放错地方:如将电熨斗放进电冰箱。
情绪或行为的改变:痴呆症患者可能毫无来由的、快速的情绪涨落,显得极不稳定,也有患者较以往淡漠、麻木。
人格改变:痴呆症患者的为人处世较病前不同,他们变得对亲人漠不关心、多疑、易激惹、抑郁、淡漠、焦躁不安或粗暴等,如自己找不到东西就怀疑别人偷走了。
主动性丧失,兴趣丧失:痴呆患者可能变得消极,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光或终日昏昏欲睡,对以前的爱好没有兴趣。
邱芳晖副主任中医师
康复科主任,中西结合硕士。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康复管理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经络腧穴分会青年委员、杭州市针灸推拿协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杭州市针灸推拿协会针灸专业委员会委员、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杭州市抗癌协会会员等。从事康复科工作近二十年,擅长综合治疗脑血管意外、脑梗塞、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病等引起的各类功能障碍。主持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课题1项,参与多项市级课题研究,参编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普类书籍,发表论文近10篇。
文字来源:中医康复科
图片来源:医院**办
图文编辑:医院**办
联系方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