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批判监管的四个点
1、批判国内的金融监管盲目强调跟国际接轨,也就是跟巴塞尔协议接轨(实际上是否定了巴塞尔协议确定的银行业风控体系在当下的作用):
“今天我们国家是缺乏金融系统的风险,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病,就象老年痴呆症和小儿麻痹症,症状看起来很象,其实差别很大,如果小孩子吃了老年痴呆的药,不光会得老人的病,还有很多见都没见过的病会冒出来。”
2、批判监管因为P2P的错误而否定了整个互联网金融,抑制了金融创新:
“监和管不一样,*策和文件也不一样,今天是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文件太多,*策太少。今天需要‘*策专家’,而不是处长式的‘文件专家’。我们现在的*策越来越多,导致的结果是谁都干不了什么事,谁干都可能出事情。”
“我们需要来自实践的理论,不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P2P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它给我们的启发,不是否定互联网,而是不要再重复办公室理论的实践。”
“我们的一些处长,监管到后来,变成了自己没有风险,自己部门没有风险,但是整个经济有风险,整个经济不发展的风险。”
3、批判当下银行业的经营策略是当铺思想,忽视了对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的利用:
“今天的银行延续的还是当铺思想,抵押和担保就是最当的当铺。”
“但是靠资产和抵押的体制会走两个极端,我这几年跟很多企业家交流,中国的金融当铺思想最为严重,要么是资产全押了出去,压力巨大;要么肆无忌惮贷款,不断加杠杆,负债搞的很大。”
4、批判监管不愿为未来而主动改变自己,监管在研究未来时也找错了智囊机构:
“今天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今天我们的技术发展让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些,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做。”
“当创新远远走在监管前面的时候,当创新的丰富度远远超过监管想象的时候,就不正常了,世界会陷入混乱。”
“这个数字货币不是从历史上去找,不是从监管角度去找,不是从研究机构去找,而是从市场去找,从需求去找,从未来去找。这件事事关重大,我们的研究机构不应该是*策机构,*策机构也不能仅仅依赖自己的研究机构。”
二、马云的其他高调表现
1、蚂蚁上市的高调:代码,发行价68.8元,全是人为设定的吉利数字。
2、花呗广告的高调:近期上海地铁里到处都是鼓动底层老百姓借钱消费的广告。
三、蚂蚁被暂停上市意味着什么
“井贤栋当晚还表示,此次蚂蚁IPO打新的的资金会退还给投资人,包括战略投资者与通过支付宝进行投资的散户投资者。在蚂蚁集团重新申请上市时,重新进行‘打新’。”
说明:
(1)整改的时间会很长。时间长说明整改的难度较大,涉及的面很广。
(2)更关键的是,须先退款后重新打新,说明蚂蚁集团的IPO必须要重新定价。既然重新定价,说明其商业模式要变。为什么商业模式要变?是因为监管要它满足的监管变得更严格了。商业模式会变成什么样?享有更少的金融科技红利,更多地类银行业。
(3)未来是否真的能再次上市,还是个未知数。
四、如何理解蚂蚁被暂停上市背后的深层含义
似应理解为,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大批监管之后,引发了监管的强力反弹,也是各部委的联合反弹。这也成为了传统银行业在利益受损后,借监管之力开始反扑的契机。因为马云的发言,实质上是要求监管围绕着他变,为他服务,而这次监管的反弹,显然还是要他马云去围着监管变,它的蚂蚁集团不能打着金融创新的外衣享有监管豁免的特权。这次暂停影响甚广,做出这一行*决定显然要各部委达成共识。
从更深远的角度讲,马云通过他控制的企业,富可敌国,也类似于让所有老百姓、银行为他打工。同时,多年来他还高调举办湖畔大学,散布其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培植自己的资本势力和影响力。如果任其发展,长此以往,最终资本必然俘虏*治,与*的执*地位及*治理想相悖。想想历史上的沈万三、胡雪岩,未来他需要更收敛。
五、暂停上市后蚂蚁需要怎么改
细节通过公开信息无从知道。但推理可知,引发整改的监管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把它的小贷业务作为类银行业务监管。措施包括:(1)限制它放贷(花呗、借呗)业务的利率,效果是降低它业务的盈利空间;(2)要求它的放贷业务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效果是限制它放贷业务的规模及拓展速度。
2、规范它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效果是降低它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衍生价值。
注意:这些监管要求并未去否定马云引以自豪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普惠”金融体系。
六、蚂蚁暂停上市利好什么
利好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银行业的颠覆式创新者,蚂蚁集团被强化监管,相当于传统银行的强劲挑战者会受到更强的发展约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