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编辑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国家的出生率降低,世界人口的总体年龄增加,这导致因痴呆而丧失部分或完整行动力的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余生都需要被人照顾。最近,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徐晨婕团队在BMJ旗下期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编的期刊GeneralPsychiatry发表的一篇题为Leucocytetelomerelength,brainvolumeandriskofdementia:aprospectivecohortstudy的文章探讨了被称为端粒缩短的白细胞染色体变化对预测老年人群痴呆症的影响。研究背景白细胞端粒长度(LTL)可能与大脑健康有关,可以在痴呆症临床发病前进行“预测”。然而,这一假设还缺乏足够的证据。实际年龄是痴呆症的主要预测风险因素。白细胞端粒是每条染色体上与蛋白质结合的末端,它可以防止DNA丢失,随着每次细胞分裂而缩短。年龄越大,端粒的长度越短。实际年龄和生物学年龄可以通过端粒长度来评估,这有助于预测老年痴呆症等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风险。然而,使用LTL进行大规模人群的疾病筛查,不仅效率低下且不具有成本效益。研究表明,LTL降低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痴呆有关,但证据太过单一。脑萎缩的磁共振成像(MRI)已被用于诊断痴呆和轻度认知障碍,但这些研究大部分只检查了特定的大脑区域,样本量较小,存在一定缺陷。英国生物样本库(UKBiobank,详细信息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