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9月20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4台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并在轨验证了N发动机的实际性能。
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60天,距离地球约万千米,飞行路程约1.6亿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各中心和台站跟踪正常。
——新华网
2
中国重离子治癌技术核心指标达国际领先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肖国青9月20日披露,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自年成立至年历时26年磨一剑,突破国外专利封锁,攻克核心关键技术,自主设计国际首台“回旋注入+同步主加速器”组合医用重离子装置,装置整体性能达国际先进,核心束流指标达国际领先。
当日,年第四届中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兰州举行。肖国青作《重离子治疗技术发展与应用》报告时称,中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多万,死亡多万,80%患者发现恶性肿瘤时已是晚期。
——中国新闻网
3
西藏境内首次发现白灰蝶
▲在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采集、拍摄到的白灰蝶(9月12日摄)。新华社发
近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子课题其他主要传粉昆虫科考分队”在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采集、拍摄到一种西藏没有记录的蝴蝶,经过国内著名蝶类专家贾凤海鉴定为灰蝶科白灰蝶属的蝶类,在此之前,西藏没有该属蝶类分布记录。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子课题其他主要传粉昆虫科考分队”主要成员由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组成。科考分队负责人副研究员达娃介绍,此次新发现增加了我国蝶类的地理分布。
——新华网
4
纳米颗粒精准投药可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程
9月18日获悉,天津大学常津教授团队探索研发新型纳米药物,有望成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思路。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工程技术国际权威期刊《先进科学》。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它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老年痴呆症”。全球有将近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科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和新陈代谢下降,人脑中金属离子聚集和乙酰胆碱失衡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的两大重要因素。这种疾病会袭击人类大脑,影响人的记忆、语言能力甚至最基本的思维过程。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尚无治愈方法,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
——《科技日报》
5
“行星之王”木星或有六百颗小卫星
据“skytelescope”官方网站近日消息称,一组加拿大天文研究团队发现,被称为“行星之王”的木星可能拥有大约颗直径在米以上的候选卫星!它们大部分分布在宽阔、形状不规则的逆行轨道上。而这一新发现也引发出新争论:可以被称为卫星的天体,其尺寸的界限到底是什么?
在过去的20年中,得益于大型数码相机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数十颗木星的小型卫星。而早在3年,卡内基研究所科学家斯科特谢泼德即表示,他估算直径在米以上的木星卫星,可能达到颗左右。
——《科技日报》
6
哈勃拍摄到令人惊叹的木星图像显示大红斑在内的众多风暴
据外媒BGR报道,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了一张令人惊叹的木星图像。这张图片显示了大红斑在内的众多木星风暴,甚至还拍摄到了冰冷卫星欧罗巴。木星的风暴正在经历重大变化,科学家们无法解释原因。
此前有报道称,木星大红斑可能正在消亡,甚至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消失。这可能会发生,但在这张照片中,木星大红斑确实看起来不可思议。它下面较小的白斑是另一个风暴,虽然没有大红斑那么大,但还是令人印象深刻。而在该行星球体的右上方,你会看到一个奇怪的小球状形状,那是另一个风暴,但这个风暴是全新的。
——环球网
来源:今日科协
原标题:《科技话题:“天问一号”探测器、离子治癌技术、白灰蝶、纳米颗粒、“行星之王”、木星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