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无论是东方神话还是西方神话,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一直都是永生不灭,正是因为生命的长度有限,所以人们才无比渴望更长久的留在世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革新,如今的我们已清楚的意识到长生不老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想法,寿命的长短并非上天控制的,也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它来源于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环境的塑造,与其终日想着长生不老,倒不如提升生活质量,这才比较实际。
一个人活多少岁才最合适呢?也许有人会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活得越久越好,其实这个回答未必正确,心理学家给出了准确的答案,细想下来的确如此。
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
每一个生物都无法抗拒衰老的到来,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皆是如此,当你的年龄逐渐变大,机体机能就会走上下坡路,连带着整个人的状态都远不及年轻时那样。
眼睁睁看着自己衰老无疑是一件残忍的事,可万事万物皆有规律,人们既然享受到了新生的喜悦,自然也要背负着衰老的宿命。
但好在命运是公平的,无论你是超级富翁还是普通百姓,即便财富的差距让你们此生都无法互相理解,但在衰老这件事上,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却是相同的。
大家不妨乐观的看待一切,当你变老了,一切就都淡了,钱多钱少又有什么所谓呢?
衰老给人带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身体机能的下降,身体上的老态特征就是一系列老年病降临的标志,有些人或许没有重大疾病,但抵抗力下降所带来的小毛小病却会让人格外心烦。
当然,也有些老人明明年龄很大,可他们却没什么病痛,这样的人生方才算是真正的幸福。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无疾而终指的是一件事情没有结尾便结束了,但在最开始的含义却是老年人没有疾病的离开人世,可想而知,这无疑是一件喜事。
老年人常说这辈子做了许多善事才能体面的离去,尽管这番话颇有些迷信的意味,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给了人们心理安慰,似乎只要存好心做好事,就能获得圆满的结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活多少岁才比较合适呢,其实年龄并无准确的数字,只要离开的时候,没有痛苦,了却了心愿,那便是最合适的契机。
看淡生死
没有人能逃脱得了消亡的结局,每个人来到这世上总会有离开人世的那一天,那怎样的时间点离开才最为恰当呢?心理学家表示,当你看淡了生死,再也不害怕死神降临之时,便是最合适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少有关于死亡的描述,尤其是中式教育里,孩子们对死亡的认知更是无比匮乏,因为不了解,所以内心惧怕。
假如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着正确的生死观,死亡就不再是可怕的事情了,更不会因死亡的到来而平生诸多遗憾。
有些人活着的时候并不珍惜生命,他们每天都庸庸碌碌浑浑噩噩,直到临死前才发现人生中有那么多的精彩还没有体会过。最好的方式就是珍惜当下的每一天,把余下的每分每秒都当成最值得珍惜的日子。
如果总是百无聊赖的生活着,就算活了一百多岁,这样的生命依旧没有任何意义。
有尊严和意识的活着
生命的价值不光在于活下去,更在于有尊严和有意识的留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年迈之后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或是意识不清的情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小孩,年龄越大就越容易出现认知类问题。
比如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们,他们会逐渐丧失记忆,乃至于忘记自己的家人。
除此之外还有些患有重大疾病的老人需要家属贴心的陪护,而这对于子女来说无疑是一件负担较大的事情,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需要经营,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的轮番打击足以让人心力交瘁。
人活到哪个岁数最为合适呢,丢掉尊严之前最为合适,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群体而言,当他们体会过年轻的美好,又怎能甘心成为家人们的累赘?
活到多少岁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把每一天都过得精彩开心,只有当你把生死看淡,你才能体会到生命的巨大意义。
-TheEnd-作者
汤米编辑
生煎包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A.,Scholl,S.G.,Bless,H.().Beautifulmesseffect:Self–otherdifferencesinevaluationofshowingvulnerabilit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