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统计显示,我国现有超过万名的老年痴呆患者(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带来,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可能会超过万。老年痴呆症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还严重干扰着患者家人的正常生活。按每个家庭3人计算,老年痴呆症将会影响到约十分之一中国人的正常生活。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很多家庭逐渐被“绝望”的氛围所笼罩,只要有一点点希望的曙光,就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宽慰。#百里挑一#
去年年底上市的一款可以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新药,尽管价格不菲,在药店一上架就脱销了。很多购买者称,“他们买的其实不是药,而是一种希望”,贴切地反映出患者亲属对待这种疾病的心理。从疾病分类上讲,阿尔茨海默病属于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年龄增长是其发病的最主要原因,而且病情发展会越来越难以控制。与阿尔茨海默病类似,另一种“著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氏病,也有同样的情况发生。
中枢神经的退化和衰亡是很难逆转的,现行的治疗手段只能减缓患者病情的进展速度,至今也没有出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氏病的“特效药”。正因为如此,有效识别患者发病的早期症状,并开始积极的干预和治疗,才是最理想的选择。很多人在四五十岁以后,都会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衰退了,经常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以为自己已经开始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了。
“健忘”的确是老年痴呆发病的主要征兆,但老年痴呆的“健忘”绝不是记性差那么简单,还表现为:
1、难以完成习惯性动作,比如:很难为自己准备一顿简单的早餐,无法顺利的洗脸刷牙等,这些原来能够轻松完成的事情,现在却“忘了”怎么做了;
2、难以完整地表达自己,比如:说错日常用品的名称,组不成完整的句子等,即使是亲近的家人也无法完全理解患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3、出现时间或空间紊乱,比如,“忘了”具体的日期,认为自己还生活在另一个时代;无法确定自己身处何处,或者经常在熟悉的环境中迷失方向;
4、出现常识性的误判,比如,夏天还坚持穿厚衣服,或冬天不穿外衣就出门等;
5、难以处理与数字有关的问题,比如,发生简单的加减计算错误,付款和找零时显得茫然无助等。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老年痴呆症不仅仅表现在“记性差”这一点上。判断一个人是否出现了老年痴呆的迹象,主要看他(她)在过去很容易完成的事情,现在做起来是否变得越来越困难了,特别是在对事物的认知和完成日常活动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退步”。实践证明,脑力劳动者的老年痴呆发病率较低。“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阅读、下棋和学习新技能等开动脑筋的事情,不仅可以丰富大家的老年生活,对降低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也是非常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