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知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以下这些知识,你都了解吗?
老年人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是正常的?
痴呆是老年人才会有吗?
父母得了老年痴呆一定会遗传给子女吗?
父母被诊断为老年痴呆后还有可能康复吗?
上面这些疑惑,如果你不是十分了解,没关系,可以看看由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李霞医生写的《帮我记住这世界》这本书。
本书是一本介绍认知症的医学普及读物,认知症中比较被人们所熟知的当属阿尔兹海默症,但它又不仅仅是指阿尔兹海默症。
此书讲述了发生在老年精神科的32个真实故事,且每个故事都配有生动直观的漫画。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会对认知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科学照护等方面的知识有更多了解,做到早知道、早治疗,更能在此后慢慢学会从容看待我们每个人终将面临的老年。
01老年人的记忆衰退应重视
我的外婆去年10月因生活不能自理、无法控制地在家里随意大小便,而被家医院住院治疗,被医生诊断为重度阿尔兹海默症。
直到此时,家人才意识到外婆的痴呆好像确实越来越严重了。
然而,早在几年前,外公去世后没多久,我就注意到外婆的忘性越来越大,不仅会同样的问题在十几分钟内反复问六遍而不自知,而且还会经常找不到自己的东西后就认为是被家人偷了,而指责家人。
当时我正好在读研,研究的方向就是老年心理学,我察觉到外婆的异样,马上就建议医院看看。
可得到的回应却是:“老年人嘛,记性不好是正常的。”
就这么着,外婆的病情一直拖着,越拖越严重,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在书中,李霞医生也提到了同样的困扰,很多老年人被家人送来就诊时,基本已是阿尔兹海默症的中重期。
然而,像痴呆这样的疾病,由于它具有不可逆性,应早发现、早干预,治疗的效果才会比较好。
通常,伴随着记忆力不好同时发生的,还有一些精神行为问题,比如情绪不稳定、性格变化或猜疑等。
家人一定要多注意,不要因此而否定老人,认为她们的这些行为问题是品行不好而指责她们。
所以,当家中老人出现记忆下降等情况时,一定不可忽视,一定要带他们及时就诊,否则最终受苦的也还是照料者。
02痴呆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提到痴呆,我们通常会想,都叫老年痴呆了,那肯定是老年人才会患上痴呆症呀。
其实不然。
你知道世界上被诊断为痴呆症的最年轻患者才多大吗?
上文里介绍过,认知症除了阿尔兹海默症外,还有很多种,其中一种不算少见的是额颞痴呆。
全世界被报道过患有这种痴呆的最年轻患者只有17岁。
因而,在医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早发性痴呆,这就证明痴呆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在韩国电影《我脑海中的橡皮檫》里,女主角就是早发性痴呆患者。
她结婚后没多久,才27岁,就被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
到后期,她由于记忆衰退,对着丈夫叫出了前男友的名字,而且严重时还大小便失禁。
即便这样,他的丈夫也对她不离不弃,可她最终还是因患阿尔兹海默症而离开这个世界。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害怕,会回忆起自己也有健忘的时候,担心自己是不是也是早发性痴呆患者。
但不用担心,虽然痴呆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但总体来说,95%的病例还是发生在老年期,且年龄越大,认知障碍的发生率越高。
03痴呆不一定会遗传
如果父母不幸得了痴呆,是不是会遗传给我?
这不是一个闭合问题,而是要看情况而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看父母患痴呆的年龄。如果父母是在60岁左右患病,子女会遗传的概率大一些;如果是在85岁以后患病,概率就要小一些。
2.看父母患的痴呆是什么类型。一般而言,“退行性病变”,如阿尔兹海默症、额颞痴呆及路易体痴呆等,越早患病,遗传给子女的风险越大。而其他类型的痴呆,如神经梅毒、血管性痴呆等,不一定会遗传。
3.看家人是否携带致病基因。患者如果是因为某个基因变异或突变导致患病,他的家人如果也携带了这个基因,就几乎%会患病,但这种类型占所有痴呆类型不到1%。
4.大多数情况下,父母患了痴呆,子女患病的概率也会相对高些,子女可做相关的遗传检测来确定风险。但现有的科学水平,只能确定相对风险的结果,并不是检测出风险就一定会患痴呆。
而可以确定的是,现在医学界对疾病的诊断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早期诊断已经有很多种方法,甚至对于早期干预的效果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认知症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推迟进入到严重状态的时间,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延迟生命,也能为患者和家人留下更多美好时光。
04得了认知症,也不要放弃治疗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就无法逆转、无法救治了,只能看着患者一天天衰老下去,最终离我们而去。
但其实,痴呆的不可逆性,主要是指患者的记忆能力无法回到从前没有生病前那般好,然而,患者的生活能力却能在治疗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也能因此提高。
我的外婆虽然在住院前因为痴呆出现了一些精神行为问题,生活无法自理。
每当我父母要喂她吃药或者吃饭时,她总会幻想我父母是在害她,是在喂她吃毒药。
所以她拒绝吃药、拒绝吃饭。没办法,我父母为了帮她换个环境,把她送去我三姨家。
可是在三姨家,她也不好好吃饭,不能正常大小便。
大家实在没招了,才决医院治疗。
但她住院一个月后,这些行为经过治疗都逐渐消失,最终经过医生同意,我们还是把她接回了家。
这次回来,爸爸妈妈都还很欣喜,觉得外婆的情况比住院前好太多。
住院前医生都说她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严重,我们大家还很揪心,尤其是我四姨。
在外婆刚住院的那几天,四姨去看外婆,外婆居然忘了四姨是谁,一直叫不出四姨的名字。
四姨一出病房后,马上就难过得流泪。
现在我们每次回家去看外婆,第一个问题就是问外婆,“你还记得我是谁不?”外婆都能准确无误地马上回答出来。
而且,她现在也能听我父母的话,认真吃饭、好好吃药。
尽管,她的记忆还是很差,但我们也会根据医生的嘱咐,在家锻炼她的记忆,诸如陪她一起做减7,再减7这样的计算题。
正如李霞医生在本书的最后一个故事中总结的那样:
“阿尔茨海默病尽管还没有逆转的方法,但是尽可能延缓认知退化的进程,维护生活功能,减少抑郁等精神行为问题是可以努力做到的。
就算是认知功能减退,但只要不到最重度的阶段,患者还是有学习能力的,只是需要更多耐心和鼓励,甚至需要专业康复团队的支持。”
知乎上一位网友曾谈到:“阿尔茨海默症是一个明明正在被千刀万剐,却并不感到疼痛的病”。
但根据我对我外婆的了解,当我外婆意识清醒时,她其实很痛苦,她能感觉到现在的她,什么都做不了,是在给子女增添负担,所以,她非常希望自己能早点离开。
相信每一位患上痴呆的老人,心里都或多或少会对家人感到内疚。
就像《阿兹海默》歌里那句歌词描述的那样:
“不要当我的女儿
不要当我的爱人
遗忘是一种很幸福的残忍
我不想让残酷显得如此幸福”
只愿痴呆患者的家人们都能给与她们相应的鼓励与支持,不放弃对她们的照顾与治疗,让老人最后带着尊严与温暖离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