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循环动脉血压简称血压。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人体的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管道系统”。正常的心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器官,就像一个水泵,它日夜不停地、有节律地搏动着。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无论心脏收缩或舒张,都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当心脏收缩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高,这时的血液称为“高压”;左心室舒张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低,故称为“低压”。
平时我们所说的“血压”实际上是指上臂肱动脉,即胳膊窝血管的血压测定,是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通常我们测血压右侧与左侧的血压不一样,最高可相差10毫米汞柱,最低相差不到5毫米汞柱。
血压过低过高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血压消失是死亡的前兆,这都说明血压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01血压过低或过高,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1、身体不适:患上低血压这种疾病后,患者经常会出现头晕、乏力、面色发白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参加工作等。
2、心情低落:患有低血压这种疾病的人,心情通常比较低落,没有什么激情,心理经常出现抑郁,还有不想和别人说话的情况,这时就比较容易患上忧郁症。
3、突然晕倒:低血压这种疾病比较严重的时候,患者还会出现昏厥的情况,突然的昏厥还容易造成患者骨折的情况出现,如果患者走在路上,如果突然出现晕倒,那将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呀。
4、听力下降:患上低血压这种疾病后,严重者常常还会出现听力下降,视力也随之模糊起来的症状,据研究证明,低血压这种疾病的发生和老年痴呆症有一定的关系。
1、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2、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其中更容易发生脑血栓和脑卒中。
3、肾功能衰竭:高血压会加快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而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加速,又会引起血压的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肾功能衰竭。
4、视网膜眼底病变:糖尿病高血压对视网膜的危害情况:高血压使视网膜动脉硬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网膜可出现出血、渗出、水肿,严重时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
02哪些人群需要定期测量血压?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建议的血压标准: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高压)应小于mmHg,舒张压应小于80mmHg,众多专家都提倡定期测量血压,记录血压水平。
不同年龄、不同病情人群的测量周期:
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从儿童起就应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血压;
家族遗传史、超重或肥胖、习惯性高盐饮食以及缺乏体力活动者是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建议至少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
35岁以上首诊患者(无论因何病看什么科室)都要每年测一次血压;
高血压病人血压较稳定的,每周需要至少测量一天血压(早、晚各一次),但是要固定时间,同时保证每隔7天就测量一次;
病情不稳定(春夏、夏秋交替时节,近期经常出差、劳累,或情绪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每天在家自测血压。
虽然多数人对自身的血压水平比较在意,医院测量血压,但有些腿脚不便的人,选择在家里自行测量血压,但是却没有掌握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而且对于侧左臂还是右臂仍然搞不明白,今天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怎样正确测量血压?
03测血压时,测左臂还是右臂?
第一次量血压,建议左右臂都要测量。许多研究发现左右手臂血压有差异,大部分人的右臂血压值会略高于左臂,少部分人的左臂血压更高一些。
而且这种差异与用左手或用右手的习惯无关,因此建议第一次检查时要测量左、右两侧的手臂血压。当左右手臂血压不一致时,以数值较高的血压值为准;如果单侧测量时要多测量几次,尽量减少误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现双臂间血压差值持续大于20mmHg,有可能会存在血管病变。此时应该及时就诊,请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04提醒:不懂这4点知识,或等于白测
1、定期检查血压计。方法:关紧活门充气,若水银不能上升至顶部,则表示水银量不足或漏气,该血压计不得使用。
2、为了免受血液重力作用的影响,测血压时,心脏、肱动脉和血压计“0”点应在同一水平位上。
3、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应尽量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液,定血压计,以确保所测血压的准确。
4、当发现血压异常或听不清时,应重测。先将袖带内气体驱尽,汞柱降至“0”点,稍待片刻,再测量。
延伸阅读——测量血压时的标准步骤
①袖带缠干上臂应该平服紧贴,气囊中间部位正好压住肱动脉,气囊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处。
②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轻按使听诊胸件和皮肤全部接触。但不能压得大紧,否则影响声音。
③快速充气,等触及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加压4kPa(30mmHq),并使之稳定。
④放松气阀,使压力以每秒钟约0.27kPa(2mmHq)的速度下降。收缩压应是清晰听见第一次心搏时的压力读数,取其最近的2mmHq处的血压值。
舒张压在成人应取声音消失时的血压值;儿童应取变音时的血压值。然后完全放空气囊。
⑤记录收缩压/舒张压,上述测压方法需重复3次,每次间隔5分钟,取3次的血压均值为最后血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