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90后梗王袁隆平的两个梦
TUhjnbcbe - 2024/9/8 9:16:00
北京白癜风介绍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69927/
医疗白癜风 http://www.txbyjgh.com/m/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辛弃疾和范成大的诗句能让我们想象到丰收时的喜悦,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吃饱的幸福。

在第四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袁老及其团队所创造的四个水稻产量“奇迹”引爆全网:

“盐碱地,亩产公斤,这是奇迹啊!”“山东东营,平均产量超过公斤,这是奇迹啊!”“台州遇到台风,产量还有公斤,这是奇迹啊!”“海水稻,产量公斤,可以养活1亿人,这是奇迹啊!”

90岁的袁老一边列举着水稻产量,一边重复着“奇迹、奇迹”,俨然一个傲娇的小王子。

袁老的傲娇是有原因的:全球研究海水稻的国家很多,但是产量都不高,唯独中国连续三年海水稻产量一直遥遥领先全世界!这是中国的骄傲!

袁隆平所研发的杂交水稻为国家为世界做的贡献不言而喻,然而最近几年,网友们都被袁老的质朴可爱圈了粉,称他为“90后梗王袁大佬”。

在一次采访中,袁老实名吐槽博士生难带:“现在的博士生我不带了,辛苦得很、麻烦得很呐,那是要死脑细胞的。”

后来记者又问他团队中的精英好不好管啊,袁老又是皱眉,又是挠头的表情着实是亮了,那模样太可爱了。

这么风趣可爱又真实的袁老,怎么不叫人喜欢!

这样的袁隆平就像我们身边有血有肉的自家爷爷一样,他虽然是传奇,却也是最朴实温暖的代表。

像袁隆平这样的引路人,他们的故事,我们应当铭记。

01

袁隆平无比热爱那一亩田,以致于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农民家庭出身。

其实不然,袁隆平是真正的书香门第,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在东南大学毕业,母亲是英国教会学校的高材生,在那个年代就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青年袁隆平

据袁隆平自己所说,他对农艺的热爱源于小学时去参观的一个园艺场,那里“红红的桃子结得满满地挂在树上,葡萄一串一串水灵灵的……”这幅美好的景象就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个农艺梦。

农学院毕业后,袁隆平被分到了湘西安江农校任教,在那里一呆就是16年。

他在任教期间亲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眼看着不少百姓因为饥荒饿倒在路边、田间,就下定决心要从根源上解决大家饿肚子的问题。

综合考量之后,水稻成了他的研究对象。尽管在当时,杂交水稻并不为人所看好,但袁隆平却从水稻抽穗开始就埋头其中,逐个地去寻找那株关键的雄性不育系水稻。

袁隆平和妻子邓哲与学生一起头顶骄阳,脚踩泥水,用5倍放大镜观察了多株水稻之后,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水稻。

虽然第一次试种以失败告终,却也让他从中看到了水稻的杂交优势,他对自己的研究更有信心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不仅用三系法成功培育出了雄性不育系水稻,还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论文。

年,袁隆平终于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经试验种植,两季水稻的产量都比常规水稻增产30%以上。

试种成功后,他又全心投入到制种研究里去了。一年后,杂交水稻终于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并于次年喜获丰收。

从年到年,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达到了35亿亩,稻谷增产高达亿公斤,这些稻谷足以让万人吃饱饭。

这也意味着我国用全世界耕地面积的7%,就能养活全世界22%的人口。

他不图名,湖南省农科院院长的职位被他以“耽误研究”为由给婉拒了,还常常公开表示杂交水稻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他也不图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的奖金他全都给捐出来,成立了“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会”;

那他图什么?他只是想要人们不再挨饿罢了。

02

有人问,如果谈袁隆平不提水稻的话,那还能聊些什么呢?

袁隆平为杂交水稻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但这并不代表他的人生中就没有别的内容可说。

“茫茫苍穹,漫漫岁月,

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

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

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

——袁隆平

他是会给妻子写情诗的“袁先生”,也是忙于科研不修边幅的“油渣鬼”。

在“油渣鬼”33岁那年的冬天,同事们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袁隆平见了才发现,那女子竟是他往日的学生邓哲,她的端庄大方深深地吸引住了袁隆平。

爱运动、爱音乐的两人情投意合,他俩很快就去领了结婚证,前后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月。

多亏了邓哲的支持和付出,袁隆平才能全心研究杂交水稻。

邓哲突发病毒性脑炎的时候,是袁隆平在中年时代和她最长的一次独处。他在病床前给她背唐诗、讲故事、唱英文歌《老黑奴》,终于把她唤醒了。

那一次也让袁隆平意识到了自己对妻子的亏欠,所以之后他都尽力去弥补。

年5月,邓哲收到了袁隆平托人带回来的礼物,那是他赴菲律宾开国际学术会议的前夕,在北京给她买的裙子和汗衫。

附信中写道:“这是我第一次买裙子,不知什么号码适合你穿,只好买两条供你选择……”

“一个人如同一粒尘土,

无论怎样飞扬,怎样喧嚣,

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

一个丈夫如同一片落叶,

无论他怎样张扬,怎样的由绿变红、变黄,

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己妻子身边……”

——袁隆平

后来他应邀出访或参加活动时,如果条件允许也都会把妻子带在身边。她是他家里的“贤内助”,他就做她外出时的翻译和导游。

在邓哲的眼里,“袁先生”可是一个“宝藏男孩”——他不仅会英语、会打球、会游泳,还会电脑、会拉小提琴。

袁隆平是在大学时喜欢上小提琴的,他一直说,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是相通的,比如小提琴曲《行路难》就是科学家李四光谱写的。

他还很喜欢《梦幻曲》、《蓝色的多瑙河》和舒伯特的《小夜曲》,时不时就会与妻子合奏一曲。

读书也是他的一大爱好,除了和水稻相关的专业书,他还爱看文史、地理以及外文书。

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人的脑细胞是用不尽的,人到老年,更应用脑,可预防老年痴呆症。尤其是学外语,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

好学的袁隆平还学了不少新词,八十岁的时候,他称自己为“八零后”,九十岁的时候又笑称自己“变‘九零后’了”。

03

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杂交水稻得到了多次改良,亩产千斤的目标也已经完成。袁隆平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十多亿中国人民早已不再担心饿肚子。

“活到老,工作到老,

只要身体好,脑瓜子不糊涂,

不痴呆,有精力工作,我就不退休。”

如今90多岁的袁隆平,明明可以舒舒服服安度晚年,却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顶着骄阳似火,披着寒露星光,只为了多一个人能够吃饱饭。

袁隆平的坚持,不过是为了此生的两个梦想:

一是“禾下乘凉梦”,他曾经梦到过水稻比高粱还高,水稻秸秆比扫帚还要长,稻谷比花生还大,这是袁爷爷见过的最美的风景。

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要把自己的杂交水稻技术全世界共享,让更多的人不再饿肚子。

面对梦想,他始终是身体力行。

别人问他这么大年纪为什么非要亲自下田,指挥一下就可以了,袁老却说:“电脑里种不出水稻。”

袁隆平曾在采访中说到:“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当记者问到他是不是很害怕再出现饥荒时的情形,袁隆平连说了两个“不可能了”之后长舒了一口气,这一幕也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对袁隆平来说,这两个梦就是他毕生的追求。

在杂交水稻上,他永远不会满足。

1
查看完整版本: 90后梗王袁隆平的两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