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症是什么?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以隐匿起病和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显著的记忆障碍和计算力障碍,尚有记忆、行为、语言等一切功能都会逐渐归零的临床表现。
阿尔兹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及精神异常等症状,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老年人致残、致死的第三大疾病。
全球目前至少有万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到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5亿左右。年全球治疗及照料费用已达万亿美元,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我国阿尔兹海默患者约万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到年我国患者将达万人。
“阿尔兹海默症就像是在公园散步。只是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后,我的公园总是在变。”
——《特里·普拉切特:选择死亡》
英国著名的幻想小说家特里·普拉切特在59岁那年,被诊断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他用这样的文字形容阿尔兹海默症,既浪漫又悲伤。
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丧失,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遗憾的是,该病的发生原因和机制尚未清晰,并且无法治愈。
不同时期阿尔兹海默症的症状
早期症状
正如大家了解的一样,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症状是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的衰竭,患者也会有一些语言障碍,但总体来说还是能够与人交流的;在行动上会有些不便,但不易被发觉。
1、不能准确说出或者描述一个他们想起的东西;
2、不能记住新认识的人的名字;
3、经常丢失或乱放物品;
4、工作能力、合作能力越来越差。
中期症状
这时的病人已经开始有一些恶化了,以往可独立完成的事情开始变得困难,渐渐失去日常自理能力,表达能力进一步恶化,常会表述错误;同时,身体协调能力也开始退化,易跌倒。记忆力相比早期来说,情况会更加严峻,开始不认识自己的亲人,逐步失去一些长期记忆。情绪多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这时的患者会变得易怒、爱哭甚至带有侵略性攻击。
1、遗忘关于自己的长期记忆,如不记得自家电话住址、就业经历、家庭成员等;
2、情绪多变;
3、着装出现季节性错误;
4、易走失、迷路、犯常识性错误;
5、多疑,出现幻觉。
后期症状
后期患者的语言、行为等能力基本丧失,生活无法自理,完全依赖他人的照顾。最终,患者会因阿尔兹海默症而失去身体原本的抵抗力,面临死亡的威胁。
1、生活起居无法独立完成,需他人贴身照顾;
2、语言表述能力丧失;
3、身体不协调,严重者甚至不会进食;
4、对疾病抵抗力弱。
这5类人患病风险高
高龄人群
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几乎每5岁就会增加一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导致机体内进行性衰退物质不断积累。
有家族病史人群
《吉林医学》刊文中也提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遗传相关。家中有痴呆家族史的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相对的也会增加。
过度肥胖人群
肥胖是阿尔茨海默症的高危因素之一,而中年肥胖更会增加患病风险。
年牛津大学一项研究表明,30岁以上肥胖人群发病风险比正常人高出3倍。
高血压人群
高血压和大脑关系密切,它会直接影响大脑血管,加速认知能力下降,增加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
年刊发在《EurHeartJ.》的一项研究发现,当50岁的人收缩压超过时,罹患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会增加。收缩压持续升高人群患病风险高于血压略低人群2倍,但控制血压可降低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
抑郁状态人群
年阿尔兹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发表了一项纵向研究结果,即抑郁会增加阿兹海默病的患病风险。该研究涉及了名女性,每隔十年左右进行回访,发现与没有抑郁症病史的女性相比,曾罹患抑郁症或正处于抑郁状态下的女性更易患阿尔兹海默病。
怎样预防阿尔兹海默症
针对老年性痴呆的发病规律进行预防
与老年性痴呆相关的很多危险因素与人们平时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预防老年痴呆应从中青年做起。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休息习惯和用脑习惯,尽量避免患上一些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还应控制血脂、避免脑外伤等。
重视营养,均衡饮食
多食用三高(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和三低(低脂肪、低糖、低盐)食品,戒烟、戒酒。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防止体重增加,避免使用铝制炊具等。
坚持适度的锻炼,减缓大脑的衰老
经常做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进循环系统健康,促进足够的氧气供应大脑,保持脑细胞代谢旺盛。手的运动对大脑是一种良性刺激,可增加脑血流量,满足大脑的需求,因此老年人应频繁活动手指。
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老年人尽量避免不良心理刺激,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遇事要想得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颗平常心。
老有所为,勤于用脑
老年人要多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平常要常看有益的书报杂志、影视节目,练练书法、学学绘画,或与人对弈、弹拉歌曲,也可学电脑、学外语、玩智力拼图和模型等。
注意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疾病信号
如发现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差、书写困难、言语障碍、人格改变等,要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