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对患者及其照料者来说都是痛苦的疾病。患者记忆力、行为能力逐渐下降,晚期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这种病无法治愈,只能通过治疗措施尽量延缓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患者往往有这几个阶段
轻度痴呆(起病1-3年):
1、首先出现记忆力衰退,近事遗忘;
2、判断力下降,无法对事件独立分析、思考、判断;
3、工作、劳动等能力下降,无法自行处理事件;
4、尽管仍然能做已经熟悉的日常工作,但无法立即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茫然、难以理解;
5、情感淡漠,偶尔容易激惹,有多疑表现;
6、存在时间定向障碍,无法定向所处位置;
7、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
8、社交困难;
9、交流中词汇减少,命名困难。
中度痴呆(起病2-10年):
1、远近记忆受损严重;
2、几乎完全无法独立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差异点;
3、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穿衣等日常行为需要帮助;
4、计算不能;
5、情感由淡漠转变为急躁不安;
6、时间、地点定向障碍;
7、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
8、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包括失语、失用和失认;
9、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重度痴呆(起病8-12年)
此时患者完全依赖于照护者:
1、记忆力严重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
2、日常生活无法自理,大小便失禁;
3、缄默、肢体僵直;
4、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摸索、吸吮等原始反射存在;
5、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老年痴呆对情绪的影响是什么样的?
如果可以早些发现老年痴呆,早期用药物治疗,做适当的行为干预,能相对延长老人“有效生命”。
待疾病进展至后期,往往出现明显的语言能力退化以及情绪失控。
这也是很多照顾者压力的来源。
有些照料者会产生疑惑,家里的长辈中年时脾气很好、性格宽容,患上老年痴呆后却变得极端暴躁、自私。
那么,到底是因为患病使性格发生了变化,还是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患病让他卸去了伪装,表现出了真相呢?
老年痴呆的患者有什么变化?
其实,随着疾病进展,患者情绪性格的变化是必然的,是疾病造成的“身不由己”的表现。
如果你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并且言语不通,那么必然很多时候都会感到惶恐不安。如果这时候有个陌生人来跟你沟通,一定会有所戒备。
老年痴呆的患者就类似于这种情况。由于自身认知退化,导致他们在疾病晚期无法记住自己身处何地、在做什么事情,也会忘记身边的人。更为艰难的是,此时他们甚至有可能无法正常、自如的交流。
语言能力退化也是老年痴呆症的一个重要指标。
疾病初期,患者只是想不起来要说的词语,但还可以用其他词语代替,勉强表达出意思。但疾病晚期,不仅理解能力下降,出现无法听懂他人在说什么的情况,而且表达能力下降,甚至只能发出一些无意义的音节。
同时,患者控制情绪的能力也有所减弱。他们经常可能会显得激动,甚至做出一些带有攻击性的行为。
老年痴呆患者晚期时失去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无法自行进食、无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完全依赖于护理者。此阶段患者非常脆弱,需要更为专业的护理。通常建议选择专业的护理人员帮助护理,避免在此基础上造成损伤。
#百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