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俊学
金虎辞别去,玉兔迎春来。再过几天就是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小城的大街商铺已到处是各种兔子的形象,关于兔子的趣闻和典故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乖巧可爱的兔子正顶风冒雪蹦蹦跳跳向我们走来。
兔子是哺乳类兔形目,草食性脊椎动物,共有九属约五十种。“兔”是动物兔的形象字,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说:“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意思是说“兔”的字形像兔子一样蹲着,后面露出了其尾巴的形状。其甲骨文、篆文描画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的形象。兔子毛色为黑、白、灰、米*、枯草色和花色居多,古书《瑞应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那时,各地发现白兔之后,多要载歌载舞献给朝廷,显示君主贤明,国泰民安。兔子听觉灵敏,它那一双长耳能敏锐地侦听着四面八方的动静,兔子尾短而且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飞奔时犹如离弦之箭,令许多大型动物望尘莫及。兔子遍布陆地,大多居住在开阔的多草地区,也有栖息在树林中,以青草、野菜、嫩叶为食。宋代诗人梅尧臣有首《兔》诗,生动传神地描绘了兔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迷踪在尘土,衣褐恋蓬蒿。有狡谁穹穴,中书惜拔毫。猎从原上脱,灵向月边逃。死作功勋戒,良弓合自弢。”
兔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四,因与十二地支“卯”配属,故称卯兔。卯时为凌晨五时至七时,是一天的开始,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将兔子和卯时联系在一起,足见人们对兔子的青睐和喜爱。在民间,有关兔子的故事很多,流行于儿童中的启蒙歌谣:“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以及“龟兔赛跑”和“小白兔与大灰狼”的故事,还有当下流行的《疯兔入侵》、《疯狂的兔子》、《万能兔》等动漫影视剧中的兔子形象无不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兴趣。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兔是长寿吉祥的象征,是月亮里的精灵。它与人类的命运、人们美好的希望密切相连,在百姓心中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自古至今,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传说和社会习俗,都有许多兔子的影迹。出现了以兔形为主体的剪纸、绘画、刺绣、泥塑等艺术形式,其健康长寿、祛病驱邪、祈佑平安的文化内涵已经深入人心。
千百年来,人们给兔子冠予了两个名字。一是玉兔,这是对兔子至高无上的褒奖美誉。嫦娥奔月时,带着的唯一动物就是玉兔,玉兔与嫦娥在广寒宫相伴,在桂树下抱杵捣药,降福人间。从那时起,在国人心中,兔子就成了月亮的象征。如“金乌西坠,玉兔东升”,苏轼有“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我们知道,兔子既无尖牙利爪,又无劲翅强肢,没有什么争斗力,没有抢夺劫掠的贪酷,没有以强凌弱的暴虐,没有献媚邀宠的丑态,也没有趋炎附势的恶俗。它性情温和,从不杀生,形貌优雅可爱,终日清廉静处,一生与世无争,不会对人类构成任何威胁,被誉为“淡雅平和的闲士”。二是狡兔。我觉得,这其实是对兔子的一种反讽赞赏,是对手们对它既无奈又不得不佩服的评价。虽然兔子是一种体型弱小的草食性动物,但却善于自卫,懂得“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之道,有很高的生存智慧。如“兔子蹬鹰”,说的是兔子在老鹰来袭的紧急关头,急中生智,仰面朝天,用后腿蹬老鹰的眼睛,形容弱者在走投无路时,以最原始的方式同强者进行殊死斗争。又如“狡兔三窟”,说的是兔子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为了自保,躲避敌人,为自己修筑了三个藏身的窝,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敌人不明其究竟,由此可见兔子的聪明机敏。杜甫因此有诗咏道:“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窟莫深忧。”
兔子,在民间艺术领域还有“兔儿爷”之号,这更是给兔子披上了神秘的色彩。这“兔儿爷”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有一年,北京城里发生了瘟疫,百姓病困交加,苦不堪言。月中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携带神药下凡,去为人间百姓治病。玉兔来到人间变成一个少女,挨家挨户地送药,治好了很多人。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又回到月宫中去了。于是,人们凭借想象,用泥塑造了玉兔各种装束,各种坐骑的兔儿爷形象。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是这样形容兔儿爷的:“粉脸是那么光润,眉眼是那么清秀,就是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也没法不像小孩子那样地喜爱它。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的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儿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描写生动诙谐。从此,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将“兔儿爷”摆在供桌上,并摆上好吃的青菜瓜果,用来酬谢玉兔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燕京岁时记》有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有首诗也写道:”月中不闻杵臼声,捣药使者功暂停。酬庸特许享时祭,抟泥范作千万形。”时至今日,“兔儿爷”已成为一个吉祥物,成为人们对往昔的美好回忆。
“走兽莫如兔”,兔肉自古就享有盛名,是肉类中的极品,被称为“荤中之素”。《诗经·小雅》里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等诗句,描绘了以兔肉为主菜的宴会场面,烹饪方法有烤、煨等。宋朝食兔之风尤为盛行,而且是第一个将炒菜作为主要做菜方式的朝代。那时除了烤兔肉、煮兔肉、炒兔肉、炖兔肉之外,宋人还发明了兔肉涮锅。南宋美食家林洪在《山家清供·上卷》中写道:“拨霞供《草本》:兔肉补中益气,不可同鸡食。向游武夷六曲,访至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庖人可制。师云:‘山间只有薄枇、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宜各以汁供。’因用其法,不独易行,且有团栾热暖之乐。”林洪将这种“兔肉涮锅”的吃法取名为“拨霞供”,并为其作诗:“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醉忆山中味,浑忘是贵家。”每当看到这些文字,便不觉口舌生津,让人情不自禁地想来上那一两片沾着汤汁的兔肉。明清以来,又开始流行一种食兔的习俗,即重阳节前后举行兔肉宴,俗称吃”迎霜兔”。记得,我四十年前上山下乡在林场时,在一个大雪封山的冬天,曾在一个山民家里饱吃了一餐风味独特的清炖野兔,真是鲜香肥嫩,酥烂脱骨,甘凉味美,让人难以忘怀。
从医学观念讲,兔肉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其营养价值与消化率居于其他各种畜禽肉类之首,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以及铁、磷、钾、钠、锌等元素。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兔肉是儿童少年的益智食品,有“益智肉”之称;兔肉能防止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助老人延年益寿,又有“保健肉”之誉;另外,兔肉烟酸含量高,经常吃兔肉,能使人的皮肤细腻白嫩,保持容颜娇美,还被冠以“美容肉”之名。
虎去兔来,兔进万家送吉祥。在当今新冠疫情大流行之时,祈盼玉兔能随即将到来的兔年再次携药下凡,在人间广散灵药,从而彻底灭杀病*,终止疫情,给天下苍生以安康和幸福,那才是最为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