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孝道,民族文化之根基,变得如此孱弱,将来
TUhjnbcbe - 2023/7/14 21:30:00

孝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奠定了中国老百姓的基本是非观,这句话告诉大家:孝敬父母是行善修德最重要的。而由“孝”更延伸出了忠孝仁义,延伸出了仁义礼智信,延伸出了礼义廉耻。可以说,“孝”是古代中华民族一切人文活动的基础。

“首孝悌,次见闻”,这句话告诉大家:做人,首先是要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亲近自己的兄弟,然后才是学习知识,增长见闻。而不是读了满肚子书,成为了一个知识分子,却不知道孝敬父母的道理,或者不知道必须忠于自己的祖国(motherland)。

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原意指的是古代知识分子如果在为国家民族做重要的工作,无法分身尽孝的话,是可以被理解和原谅的。这概括了忠与孝之间的关系。

然而,即使孝道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发展到现阶段,也仍然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要看到,孝道的实施,是建立在牺牲女权的基础上的,古代妇女在维持孝道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60后70后尽孝的难处

现在60后70后的相当多一部分人心里是存有孝敬父母之心的,但是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1、对于大多数从小生长在农村地区的60后70后来说,都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家乡。他们随着改开大潮进入城市,父母现在虽已年迈,但也不愿意离开家乡,所以外出的60后70后,心中都装着一个故乡梦,这个故乡梦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父母还在老家。

于是便有了春运。

他们常年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无法尽传统意义上的孝道,在一定意义上还是符合“忠孝不能两全”的,他们只能春节回家看一看,给一些钱,买些东西,聊表心意。

2、60后70后中还有不少人常年和父母在同一个城市,如传统城市居民、农转非人口等,他们是否就可以真正的尽孝了?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人是困难的。

即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相当一部分也是无奈之举,比如自己没有房屋,只能与父母住在一起。这部分人,因为生活所迫,压力很大,能花在父母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是很有限的,不可能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尽孝。

这类人但凡有了钱,大部分会买房分开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婆媳矛盾,感觉大家都轻松一点。在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只能请保姆,或者送入养老院。

也有买了房没分开过的,就是父母已经到了需要照顾的年龄或状态,因心存体恤父母之心,而选择与父母同住。而最终能否真正照顾好父母,还需要看媳妇的人品,否则也只能解决父母吃饭的问题。

对于没有退休的他们来说,平时有很繁忙的工作,在老年人需要陪伴和侍奉的时候是无法做到的,在经济条件允许时也只能请保姆。

而对于已经退休的他们(60后有些已经退休)来说,似乎也更倾向于请保姆,或者把父母送入养老院,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晚年生活,或者要避免婆媳矛盾等。这些人在父母生病时往往也会去照顾,但难以持久,难以尽心,主要也只能解决父母吃饭的问题。

3、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有时间,有收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且愿意常年尽心照顾、陪伴、侍奉父母,不找任何借口,只是这种传统的家庭和贤惠的媳妇比例确实不高,所以绝非主流。

60后70后尽孝难在哪里?

1、国人的身体素质正在快速下降,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精力去照顾父母,我们国家现在35岁以上的居民中,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大幅提高,发病年龄大幅提前,这是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以及体力劳动少,营养过剩导致的。

因为身体状况普遍较差,所以60后70后一旦退休,就急于进入自己的晚年生活,因为他们也需要释放,也需要无拘无束,也需要享受晚年,也需要夫妻和睦。所以他们很难全情投入孝敬父母的实践中,大部分只能在父母疾病时短期尽孝。

2、婆媳矛盾问题是尽孝的最大障碍。婆媳矛盾的由来是女权运动的发展,而女权运动是符合现代世界文明潮流的。

孝道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础上的,古代年轻女性是没有独立人格的。孔子说“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毫无疑问是对女性的歧视,而这种歧视,成为了儒家文化的一部分,使中国几千年维持了社会和文化的延续。故而鲁迅先生说翻开书看到的就是“吃人”,批判的就是这种文化对人的摧残,尤其是女性。

古代的年轻女性当媳妇的时候,付出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有一句老话叫做“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熬成婆婆以后才有地位,才可以去管媳妇,媳妇是没有反抗能力的,因为文化不支持,必须尽孝。

而现在的女性已经彻底解放了,有工作,有收入,有独立的地位,所以是不会心甘情愿受婆婆管的,婆媳矛盾由此产生,所以尽孝就变成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3、因为长寿,父母的疾病变得越来越难以照顾。古代人的寿命普遍较短,现在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的进步,老年人寿命越来越长,这就导致原来很少见的一些疾病,现在成为了比较普遍的老年病。

大家都熟悉的高血压、糖尿病,在并发症恶化以前真还不算病,吃点药就可以了,只有并发症恶化以后才变得很麻烦,比如高血压导致的中风、偏瘫、半身不遂,糖尿病导致的失明、截肢等,另外还有老年性骨折等等。

这些父母侍奉起来就很难了,不但需要时间,还需要体力,还需要钱,还需要克服心理障碍,还需要家里另一半的支持。

但上述疾病还不是最难照顾的,更难的就是老年性精神疾病。比方说老年性抑郁症、被害妄想症、老年痴呆等。

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可能经常寻死觅活,给子女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被害妄想症患者就不要指望给他请保姆了,他会恐惧任何陌生的人和环境,他总是告诉你谁要来害他,你想给他理性的解释是他所接受不了的;而老年痴呆这个疾病,没有照顾过的人一定不要以为就像照顾小孩一样,其远不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这句广告词所描述的这么简单。

所以有句老话叫做“久病无孝子”,说的就是这种无奈。

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已经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纳入了免费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90后以后的人尽孝观念变得越来越薄弱

90后以后的人,尽孝观点都是非常的淡漠的,如果不啃老,那就算是个优秀青年了。

啃老的方式有多种,第一种父母愿意的,比方说90后要在城市买房,父母自愿承担首付款,这种啃老似乎还可以理解。

还有一些年轻人不去正规的单位工作,或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他们不愿受纪律的约束,选择一些散漫的工作,比方说自媒体,或者一些自由职业者,虽然有些可以赚钱,但也有很多都是入不敷出的,他们没有人生规划,没有职业规划,赚到钱就花,赚不到就只有啃。

还有一种就是任何工作都不做,天天打游戏,靠啃老来维持他的生命,基本上就是废人了,父母不愿意也没办法,只有养着了。这也许就是当年把独生子女当小太阳供出来的毛病吧,这种人现在也不少。

60后70后将来进入需要照顾的年龄时,他们的孩子,多半是指望不上的。在这点上,60后70后基本上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60后70后或许是最悲催的一群人,他们中间大部分人对于孝敬父母,无论实际做了多少,至少是牵肠挂肚的,但他们不敢奢望后人有这份心;他们为GDP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可能落个被啃老的下场。当然,在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40后50后承担了更多的灾难,甚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他们是为共和国崛起付出更多的一群人。

为什么90后以后的人尽孝的观点如此淡漠呢?一是在教育体系中,孝道的教育较少;二是在现实生活中女权的崛起使尽孝变得很困难,三是不断完善的社保系统,使得年轻人觉得父母或许比自己更有钱,更强大,根本不需要自己去孝敬。

问题是,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孝道?孝道真的与社会进步和发展格格不入吗?

或许,只有借助科技的力量,比方说开发养老机器人,或许能基本解决养老的问题,而养老的问题解决了,孝道就不重要了。您以为呢?

您对养老机器人有兴趣吗?如果很多人有兴趣,我再来写一篇关于养老机器人必须具备哪些功能的文章,抛砖引玉,您愿意一起来探讨吗?如果愿意,请转发此文,并点赞评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孝道,民族文化之根基,变得如此孱弱,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