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以为VR仅仅是技术宅的娱乐工具,那么,可能是时候要改变这种想法了。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常常和逃避主义联系到一起。不少人小时候都幻想过一台未来机器的后面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纳尼亚世界,在那里可以暂时抛开现实中的烦恼,和童话里的角色并肩作战,完成自己的使命。今年斯皮尔伯格基于同名小说创作的电影《头号玩家》掀起了一阵VR热。反乌托邦式的剧本把背景设定在不久的将来,讲述年的人们如何利用VR模拟器Oasis躲避现实世界的贫穷、污染和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另一群人却在思考怎样让VR融入日常生活,积极地利用新技术解决现实中的难题。他们声称VR技术可以让人变得更有同情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紧密,最终每个人都更富有人性。VR真的可以让我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吗?古往今来,从诗词歌赋、戏剧小说到*策制度,再到社会伦理,都在倡导同情心、同理心,然而还是无法使“所有人面对所有人在所有时刻”都能产生同情心。同情心产生之难,由此可见一斑。那么,VR作为一项外在技术是否能让一个社会更好?
撰文
李永博
VR到来,
就更可能治愈抑郁症了?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体验了VR带来的沉浸感。利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和感觉,VR让参与者与环境互动,投入情感。多感官的体验让人们能够感觉自己身处虚拟环境中,他们的身体和大脑相信发生的一切是真实的。不少参与者在体验一个寒冷环境的VR内容10分钟后,手臂上仍然会有鸡皮疙瘩,尽管房间里的实际温度有25度之高。如果体验者站在高处往下看,心跳真的会加快,而当他们在VR中看到可怕的事物时,身体也会本能做出跳下去的动作。
《头号玩家》(ReadyPlayerOne,)一度使VR技术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图片为该剧剧照。
这种特殊的沉浸式体验让一些VR测试先驱跃跃欲试:只要我们模拟出真实的外部环境,就可以让人们通过第一视角感知他人的世界。企业家ChrisMilk就是其中一位。他用全息三维成像技术拍摄了一位生活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12岁女孩的生活。戴上VR眼镜的观众坐在她的房间里看着她,而不是通过电视屏幕或是透过窗户看着她。当观众低头向下看时会发现自己跟她坐在同一块地面上,因此观众能够跟这位小女孩产生更深的共鸣。这位行业先驱在年的一次TED演讲上断言,VR的真正强大之处在于它能改变人们对彼此的看法,让人们在更深的层次上联系起来。
这场演讲似乎对医学界产生了不小的触动。这三年以来,VR技术已经成为了心理治疗行业的热门话题。研究人员发现,VR的代入感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学习换位思考的能力,避免过度苛责自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联合西班牙研究机构做了一项测试,让15名年龄在23岁至61岁间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虚拟现实治疗。佩戴的VR眼镜能将患者“代入”一个虚拟化身,与一个情绪低落的虚拟小孩交流,并学会如何向小孩表达同情心。
早期关于VR的电影《虚拟实境死亡游戏》(Arcade,)剧照。
在程序设定下,虚拟小孩会对患者的讲话产生积极反应,逐渐停止哭泣。然后,研究人员让患者反过来“代入”到虚拟小孩身上,从小孩的视角来观察自己是怎样安慰虚拟人物的。根据报告显示,15名患者完成疗程一个月后,有9人的症状出现缓解迹象,其中4人的抑郁症严重程度下降十分明显。
除了治疗患者,VR还能成为医疗员工的培训课程。美国阿尔茨海默协会就开设了一些VR模拟项目,帮助从事护理工作的年轻人与阿尔茨海默症(常称为老年痴呆症)和其他痴呆症患者更好地互动。
在训练课程中,其中一部VR电影描绘了74岁的老人所经历的轻度认知障碍(MCI),*斑变性和高频听力损失的世界。另一则故事讲述了病人经历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整个过程。20名高中生在参与志愿活动之前接受了虚拟现实训练。研究人员发现,参与护理工作的学生的热情渐渐提高了。更好地了解和同情老年人与老年痴呆症的斗争也可以减少年轻人对患病老年人的偏见。
《虚拟实惊》(Otherlife,)中的角色仁·阿玛瑞发明了革命性的药品型软件,可直接在人类大脑中创造虚拟现实,几秒钟就能体验几小时或几天的激动人心的冒险。图为该剧剧照。
走进另一个世界:
成为一个流浪汉,一头奶牛
美国影评人罗杰·埃伯特曾把电影描述为所有艺术中最强大的“移情机器”。如今,VR的度全景影像相比巨幕电影院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的第一部VR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