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厦门日报」
老太太得了老年痴呆,做了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又让检查有没有糖尿病,子女心存疑惑:这是不是过度检查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关于痴呆症,不少人存有一些疑问甚至是误区。今天,我们选取三个方面,请专家来答疑解惑。
误区1
老年痴呆就是脑萎缩,查脑部就好,不必查血管血糖
医生:血管血糖也要查。可以因此确定患者到底是单纯的老年痴呆,还是血管性痴呆,或者是混合性痴呆,以便能对症治疗。
病例:*女士的母亲老是记不住事,同样的菜买了又买,聊天时反反复复问同一句话。
医生初步诊断,老人患了老年性痴呆,做了血管、脑部等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又让检查有没有糖尿病。*女士不解:老年痴呆不就是脑萎缩吗?有必要查了血管还筛查糖尿病吗?
分析:“这些检查很有必要。”厦医院主任医师牛建平说,老年痴呆患者肯定是有脑萎缩的,但痴呆的原因是不是只有这一个?可能不止。会不会有血管性的因素?有没有其他疾病影响?这就需要检查来排除。
比如,如果有血管性痴呆,查血糖、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就很有必要,因为这些都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颈动脉超声都应该做。结合磁共振,看看是不是有关键部位的梗死。通过检查,我们才知道患者是单纯的老年性痴呆,还是血管性痴呆,或者是混合性痴呆(既有血管性痴呆,又有老年性痴呆),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混合性痴呆患者,既要给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物,又要帮她做好血管等方面的管理,把血压、血糖、血脂都控制到正常范围。“否则,如果只治疗老年性痴呆,不对血管等危险因素进行管控,痴呆仍然会进展”。
误区2
痴呆就是老年痴呆,老年痴呆就是阿尔茨海默病
医生:前一句错,后一句对。有些痴呆症可针对病因和危险因素预防,有些痴呆症甚至可以治愈。
病例:60多岁的老王(化名)有30多年的抽烟史和高血压,血压控制得不好。今年夏天,他感觉昏昏沉沉、老想睡觉,起初以为是感冒,没怎么管,后来感觉不对劲,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朱仁敬医生问诊时,发现他前言不搭后语,反应迟钝,连忙让他做头颅CT检查,结果发现是丘脑梗死。住院治疗一段后,老王的病情好转,但还是遗留了血管性痴呆的后遗症,记忆力没有恢复正常,经常丢三落四,生活自理能力也减退了,外出必须有家人陪着。
分析:“我们说的阿尔茨海默病,就是老百姓口中讲的老年痴呆。但是,痴呆不等同于老年痴呆。”朱仁敬说,痴呆症有很多种类型,最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约占其中的60%-70%,它和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属于变性痴呆,无法逆转,只能通过早诊断早治疗延缓进程。其他的痴呆症,如血管性痴呆,可针对病因和危险因素(血压血糖等)进行预防。上述病例中的老王,如果能控制好血压,就不至于造成目前的遗憾;而麻痹性痴呆通过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甚至治愈。
美国著名老年问题研究专家琼·T.埃贝尔和丽诺尔·T.舒可曼合著的《衰老的真相》一书中的这个表格,有助于帮助区分是病理性的(阿尔茨海默病征兆)还是非病理的认知困难。
病理性与非病理性认知困难的不同
专家
提示
牛建平:病理性记忆力下降是遗忘,回想不起来,记忆像被偷走了;非病理性记忆力差是健忘,一时忘了,过后可以想起来。
误区3
阿尔茨海默病不可逆,吃药没啥用,没必要看医生
医生:越早治疗越受益。早进行药物治疗,疾病可以长时间地停留在早期,不进展到中晚期。
病例:“我的块钱明明放在抽屉里,是不是你拿了?”80岁的韦老太又一次怀疑家人偷她东西了。近4年来,除了儿子,老伴和两个女儿都被她质问过。女儿阿利觉得,母亲是老年痴呆,这病不可逆,吃药没啥用,没必要看医生,反正年纪也大了,血压高,注意吃药控制就行。但今年以来,儿子发现老太太的血压药不是忘了吃,就是一次吃了全天的量,甚至错把他的药也吃了;喜欢吃粽子,一口气可以吃4个,还出现嗜睡、不爱动等症状。体检发现,韦老太患上了糖尿病,痴呆症状也越来越严重。
分析:牛建平说,阿尔茨海默病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变性疾病,会出现缓慢、隐匿性的进展,但不能因此不治疗,越早发现、治疗可以获益。如果早期及时通过药物治疗,就可以让病情长时间地停留在早期,不进展到中晚期。而一旦发展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就比较差。所以一定要积极治疗并坚持治疗。
有老年痴呆症家族史,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或有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者要警惕。家属除了尽早带患者治疗,还应多陪伴多交流,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寻找兴趣爱好,不建议让患者待在家里看电视、看手机。
全球痴呆症患者
约有5万人
全球目前有约5万名痴呆症患者,每年新增病例万人。痴呆症发病人群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是老年人无法自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朱仁敬说,很多人对老年痴呆症的认知仅停留在记忆力丧失,实际上并不仅限于此。到了晚期,甚至可能出现行为异常、生活不能自理等,严重者可能因为感染并发症引发死亡。
文/厦门晚报记者萧晓珍匡惟漫画/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