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此生做得最遗憾的一个决定:就是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母。
这,让我饱尝着思乡之苦的同时又背负了未能膝前孝敬双亲的歉疚。父母在~我“远游了”,该如何解脱这由古至今的“罪责”!‘
他乡过生活,自然而然又多了份“异乡人的愁怅”与“困顿”,“能不能回家看看?”成为了“亘古不变”的困扰我的问题。于是,凡是有点较长时间我就会在要不要回家?这事上纠结苦闷!
在一个周一的晚上,与人话家常,说来说去竟然说到下周六的下午可以回家乡一趟,这让我无比喜悦,整整一周我都在谨慎严密的策划并贮备回家的各项物资事宜。毕竟路途遥远,车马劳顿,来回折腾一趟对于晕车“几乎至死”的我来说,真的是极不容易的事。
时间算来算去,相聚时光还是短暂到可怜巴巴的几个小时,一家人不敢走动围在一起东一句西一句的聊天,爸爸坐在斜对面的椅子里,看着我们,有意无意的插几句话,他特意泡了杯茶给我,每当我喝掉少半杯,他都拿了暖壶过来再沏满……
“爸爸,我这次来见你比上次瘦了。”爸爸过来沏水时,我双手捧在杯子底部,父亲给我倒水,让我不安,我看了一眼满头白发的他。
我的父亲,*人出身,我时常看爸爸年轻时的照片,刚毅俊朗,浓眉大眼的藏着几分清秀之气,但是,他火气上来脾气很大、刚直不阿。
“暴躁”是妈妈给他的永久性标签式评价。这,让人觉得爸爸的性格和外貌有些不符而又就该如此。
我记忆中的爸爸是辛勤劳动者,他提前退休的理由是:“孩子们结婚离家了,她一人在家不行,得我作伴!”
退休后的他,大活小活统统包揽,他每早四、五点钟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打扫卫生,清扫院子会扫到大街上的拐角处,收拾家务,洗衣做饭,伺候我妈的各种事宜……他不但早起,还会在饭快要熟时,叫醒我们,这让晚上写作晚睡,早上难起床的我,痛苦不堪!因他的名字中有一“武”字,我常常说:“爸爸是闻鸡起舞、我们个个得晨起练舞。”
他干活利落,快,妈妈却又常说他是“毛张飞”,可是,饭桌上的爸爸很精细,凡是我们爱吃的菜或者肉、鸡蛋……他只吃一两口就不再吃了。
爸爸有着独特个性的审美,他买的东西即便是很普通的便宜货都极具特色的美,家里大大小小,包括雅致的青花盘子都是爸爸一手淘来的。他会在领了工资时偷偷给孩子零用钱,但是,不舍得给自己置办衣物,他的穿着和村里人没什么两样。
父亲在家时话少,很沉默,小时候很少见到爸爸笑,也极少见到他,他有时出国做外派工作,喜欢中东、非洲一些国家的自然风情,说他们性情粗通,地广人稀,都是互不相识的人,相处起来轻松简单。且相对的可以在沙漠里自由驰骋……在外面工作时照片里的爸爸,年轻阳光,笑容洋溢,每一丝表情里都是洒脱。
他退休回家后,十几年里更加沉默,脾气也更大了,我想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和村里的人还是多少存在着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吧?不能平行沟通,也是正常。这不存在所谓的阶级层次问题。
不肯清闲在家又无事可成,全家人也觉得该给他“找点事干”,象征性的活动活动筋骨,有点寄托长长精气神,谁成想他自己承包了河坝植树又承包了几亩薄田~自此,“伟大事业复兴而一发不可收拾”,日起而出,日落而归,兢兢业业,辛辛苦苦一干就是到古稀之年。
父亲还是极讲信用的人,言出必行,做不到的事不允诺。我母亲是医生工作也很忙碌。但是他们并没有疏于对我们的管教,相反家教甚严,自小我与姐姐就是有规矩并注重学习传统文化的孩子。因此,在这点上更是继承并发扬了爸爸的性情,凡事严谨认真,力求无愧于心,做不到的事不答应,应了事再艰难就是亏损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做成且不在乎回报。
最近常听姐姐说,爸爸现在不似以前了,话多了,有时唠唠叨叨的,也爱出去走动串门玩了。我说:“这是爸爸年老了,岁月磨平了他的棱角……”
说话时,天暗下来,落日余晖洒满爸爸种满花菜的小院,*色的丝瓜花上有美丽蝴蝶飞舞,粉嫩的太阳花一从从的肆意怒放着,两棵柿子树上挂满了青绿的柿子,我望着几朵洁白如雪的四季春出神:“怎么有一片玫红花色的衬着反而更加素白了?”
再看房屋一尘不染的长廊里,错落有致的各种盆景绿植,油绿油绿的叶子发着光,门前的大瓦缸里一棵粉红色的夹竹桃随风摇曳…
“这棵夹竹桃以前爷爷家的院子里也有一棵,满满的花都长成了花树。”
我看的有些发呆,慢慢的说。
“这棵就是在你爷爷家那棵树上压枝过来的”,爸爸说这话时走过去用手扶了扶夹竹桃的叶子。“你爷爷已经走了二十多年了……”
橘色夕阳的光辉里,爸爸满头白发,身高竟比先前矮了很多,容颜也很苍老………
“笛笛,笛笛,笛笛”,汽车的鸣笛声像是在催叫“静言,静言,静言”又像是在喊:“走了、走了、走了”……
“拿好东西,检查一下,快走吧,人家司机来了。”爸爸站在廊下拖着一袋自家院子里种的各种蔬菜拿给我带着。
分别总是让人心慌与哀伤,全家人送出来,我低着头匆匆的走,不去看也不能多说话。
坐着车里时,方抬头回望:“没课时,我再回来。”
能说的也只有这一句话了。
车门要关时,我看到爸爸站在大门口巴巴的看着我……
不知怎的,爸爸的眼神让我一直不能忘记…
回来的几天里,我总是想起爸爸的眼神并接连几天梦到他。
与姐姐打视频时,姐姐说到:“爸爸自己出去遛弯顺着大坝的那条小路竟走到咱姥姥的村里,遇到一个表婶子话家常,爸爸一时泪下说,我是想念这个地方,想念这个地方的人啊!”姐姐说到此时我突然心酸难控,喉咙哽住逼下泪来,那边的姐姐也是眼圈一红,潸然泪下……
我知道,我们的父亲真的年老了,他染满风霜,沧海沧田的心里都是现实给他的无奈和妥协,他已不能像年轻时走南闯北意气风发,甚而大发脾气了。
人生何处暖阳?我把我的年岁给你和妈妈二十年,我们在一起。
……静言
《中国父亲》这篇文章我断断续续写了较长时间才完稿,中间身体出现小疾几次中断。连续十几天的头疼牙疼眼睛疼甚而喉咙耳朵都疼,我如同失去了斗志,颓废了一般。
直到今天,给妈妈打视频听着爸爸在一旁说话,我提着的心方才放下,打开窗子外面万家灯火阑珊,遥远的天际有一颗星低垂着,一闪一闪的,那是爸爸年轻时明亮的眼睛……
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
——父亲
中国父亲
想拥有,一双天使的翅膀,
栖息的地方——你的心田!
永远守望,你是不飞的天使。
我的翅膀划过你等待的窗口,
有没有泪珠?滴落你的“小轩窗”?
我心爱的…
盈盈秋水芙蓉客,我在廊桥寄情歌。
想拥有,一双天使的翅膀,
你用温暖的光,增添我力量。
你。是我的太阳,
我。就是你的一米阳光。
有你的地方,
就是天堂。
……
中国父亲
我们的父亲,是一个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男人,从小到大,也许你和他沟通不多,共同话题也不多,甚至你还嫌弃他管得太宽了。
尤其在我们的青春期,曾经幻想无数次脱离他的“魔掌”,因为我们青春需要自由,就像那天上的雄鹰那般自由飞翔。
所以我们就从心理上抵触父亲,时常斗嘴,反抗他对我们的管束,哪怕明知道毫无作用。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父亲。
马丁在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节目中曾经以《父与子的战争》为题进行演说,讲述他和他的父亲,他有一个从来不夸别人的父亲,父子两个也很少沟通,彼此不了解,尤其是不认同,导致马丁逆反,和父亲对着干。
随着时间推移,马丁长大了,父亲老了,天平秤向马丁倾斜,直到父亲得癌症住院,才发现父子是如此深爱着对方,却给彼此留了遗憾。
这不就是中国千万家庭中的父子吗?
父爱无言,却重于泰山。趁父亲还健在,把想做的事情赶紧做了,把想说的话赶紧说了,不然等到泰山轰然倒地的时候,你会非常无助。
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文章:父亲75岁了,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痴呆症。
有一天儿子推着坐在轮椅的父亲到公园里散步,正在这个时候,迎面走来一个卖气球的,那一大撮气球随风飘扬,看得老人家是两眼发光,直直的盯着。
儿子以为父亲喜欢,就买了一个插在轮椅上,这回父亲不看卖气球了,而是直直的盯着插在轮椅上的气球。
“这是什么?”父亲问。
“爸,这是气球。”儿子回答。
“哦......”
过了一会父亲又问这是什么,儿子耐着性子说:“这是气球呀,记住没有?”
刚推着轮椅没几步,父亲又问了,儿子不耐烦的说:“气球!”
没多久,父亲问同样的问题,儿了恼火了:”都说了,是气球!气球!你知道吗?还有完没完?“
父亲回头看了一眼儿子,默默的坐在轮椅上,不再说话。
一年后,父亲去世了,儿子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父亲的好几十年前的日记本,上面清楚的写着:儿子两岁半了,刚学会呀呀语,在逛公园的时候,看到有卖气球的,他就用他胖嘟嘟的小手指着问那是什么?我就说是气球。
儿子刚学会说话,所以他很喜欢问重复的问题,他一直问,我就一直答,他问了10次,20次,30次,最后问了39次,我就答了39次,儿子真是太可爱了。
看到这里,儿子止不住的眼泪往下来,最后是嚎啕大哭。
知道儿子这时候是什么感觉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家有一老,犹如一宝!我们身为儿女的,真的把他们当宝了吗?但在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他们却是非常有耐心的对待我们,我们就是他们手掌心里的宝。
很多的父亲都是在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爱的方式不同而已,平凡中显伟大,莫过于父爱如山了。
生活很苦,也很累,为了孩子能够多吃几顿肉,为了孩子多添几件新衣服,为了孩子能像别人一样可以有好玩的玩具,快乐的童年,他们在默默硬扛着,他们要求回报很简单,就是儿女们的一个笑脸就足矣。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父亲在为孩子负重前行而已。
你可能一直未曾知道,你考上心仪的大学的时候,他们为了你的大学学费东借西筹;你可能一直未曾知道,你春节回家的时候,他们高兴得彻夜不眠;
你可能一直未曾知道,为了明天将要离别的你,他们惆怅得一夜不睡;你可能一直未曾知道,你曾经说过餐桌上最好吃的那道菜,来年你从外地回来,还是那道菜。
他们自从有了你,再也没有了自己,全部心思都扑在了你身上,这种无私的奉献,我们做儿女的不要习惯的接受,就忘记了感恩。
记得大学的时候,老教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在古时候,有一个儿子十分捣蛋,但他父亲十分严厉,只要他犯错,父亲必打他一顿。
慢慢长大了,父子习惯了这种教育交流方式,哪怕儿子是成年人了,只要犯错,照打不误,当然这个和封建社会,父为子纲传统有关系。
直到有一天,已经而立之年的儿子犯错时,父亲的鞭子再次落到了儿子的屁股上。
儿子突然间放声大哭,父亲非常奇怪,便问道:“平时我打你都不哭,现在为啥哭呀?”
儿子回答道:“从小到大,你打我都是为了教育我,我都懂,以前你打我都很疼,可是今天你打我却不疼了!”
知道为什么?你能猜到吗?
我告诉你,因为父亲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越来越弱了,做儿子的奉养父亲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
父母为了养育儿女,不辞劳苦,岁月在他们身上都留下了痕迹,一日比一日年长和衰老。
为人子女者,理当孝养父母。
朱自清的《背影》最后有一段话: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你是否这个时候也想起你父亲的背影?不管他是高大的,还是瘦小的,那都是父亲的背影,那都是值得一生敬重的人。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往后余生,我们好好善待父母,不要让陪伴,成为遗憾。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当筷子兄弟演唱的歌曲《父亲》在耳边响起,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被其真挚深沉的情感、触动人心的旋律深深打动。从呱呱坠地的男孩,成长为逐梦少年;褪去懵懂和青涩,一步步走向成熟;走过人生必经的阶段,成为一个男人和父亲······
对于男人来说,为人父亲是出自一种本能,是一种责任与使命,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生活如此强大粗砺,每一位父亲,都需要在纷扰喧嚣的现实社会里,用心、用情、用力,剪辑出些许的欢乐和幸福,为家人营造一处风平浪静的港湾。
父亲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严厉又温柔,模糊又清晰,卑微又伟岸的身影。
父亲永远是勇于承受磨难、扛起家庭重担的那个人;父亲永远是给予儿女力量、默默陪伴前行的那个人;父亲永远是甘心献出自己的青春、理想、激情、血汗甚至生命的那个人。
我们的脉搏中,流淌着父亲的血液;我们的脾气秉性,打上了父亲的烙印;我们的言谈举止,隐现出父亲的影子。
父亲的眼里,总是满溢着慈爱、安详、幸福以及各种期许。但是,我们始终不能感同身受,体悟那种无法言说、绵长厚重的情感。等我们工作了、成家了、为人父母了,父亲日渐衰老,但父爱依旧炽热如初。
父亲的爱,是不管相隔多远,不厌其烦地叮咛和嘱咐;是每次儿女们回家探望时,饭桌上飘出的饭菜香、以及说不完的家常话;是“隔代亲”泛滥,“老”对“小”的宠溺与依恋······
眼见着,我们的父亲越来越老了——干瘪瘦削的手背上,满是触目惊心的老年斑;褪去了光华的脸庞,像风中的一张旧报纸;曾经山一样健壮的身躯,变得不再挺拔;铿锵有力的脚步,日见步履蹒跚。
当一个人真正读懂了自己的父亲,那就说明他已经不再年轻。当你闭上眼睛,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像电影慢镜头一样,真切又生动地在脑海闪现······
其间,有小小的冒犯和冲突,更有无限的甜蜜与温柔。扪心自省,对于父亲的包容与关怀,我们很少道一声感谢。
一些发自肺腑的话,总会深埋在心底,甚至到最后,都没有来得及说出口。
多多关爱一生操劳的父亲吧!不要仅限于彼此每时每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