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长命百岁,
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
据最近调查了解,
深圳百岁老人数量较10年前,
新增名,
那这些老人究竟有什么秘诀
可以延年益寿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年6月出生的盐田区老人*长娇,岁的她是深圳“最长者”,年,和她一起荣登深圳户籍百岁老人行列的共有名。与10年前相比较,深圳户籍百岁老人增加了名。据悉,到年,深圳建成全国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全球影响力卓著的健康城市,实现“病有良医”,而深圳人均预期寿命达83.73岁。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深圳健康养老学院院长倪赤丹告诉记者,深圳正处在从“老有所养”迈向“老有颐养”的关键阶段,与一些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相比,深圳在应对老龄化过程有着明显的后发优势和更加雄厚的经济与科技支撑。
深圳市第十三届老年欢乐节在莲花山公园举行。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李博摄
深圳百岁老人数量逐年增加
10年后人均寿命83.73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深圳的百岁老人几乎每年都在增加。年,深圳户籍百岁老人只有15人,年,深圳百岁老人也只有30人,到年,该数量增加到75人,年,百岁老人数量破百,增加至人。年,深圳百岁老人共人。而在今年,这一数字又出现了飞跃,深圳户籍百岁老人共有名,较去年增加29名。
不仅百岁老人数量在增加,深圳人均期望寿命也在增加。年,深圳常住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1.45岁,接近英国的水平,高于全国人均预期寿命的77.3岁,这也意味着,深圳已经达到了长寿的整体性指标,即人口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岁以上。
今年,深圳发布《关于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到年,深圳建成全国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全球影响力卓著的健康城市,实现“病有良医”,而深圳人均预期寿命达83.73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顶天”医疗格局正在形成
老人生大病深圳“兜得住”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深圳健康事业的发展。-年,深圳累计投入超过亿元,推动个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其中80个在原特区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了翻一番,医疗卫生机构数由家增加至家,床位数由2.1万张增加至5.1万张,千人口床位数由2.1张提高到3.9张,千人口医生数从2.15名提高到3.09名。
深圳医疗的发展也从数量进阶到质量,这种转变让深圳能“兜得住”老人。
春节前,95岁高龄的老陈(化名)突然说话磕磕巴巴,家人都以为他只是老了,可没想到,医生的诊断是:“这不是老化,老人的脑子里长了瘤。”95岁高龄还能开颅切瘤吗?最终在多学科合作之下,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陈先生切除了这个脑中的“炸弹”。目前,他的身体正在恢复中,开心时还能高歌几句。据悉,陈先生是深圳目前进行开颅手术的最高龄者。
在深圳整合型医疗服务卫生体系中,顶天之势正在形成中。年,市卫健委下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规划,年至年,深圳要组建23个区域医疗中心、23家基层医疗集团,形成“顶天立地”医疗卫生的新格局。医院牵头建区域医疗中心,“主打”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深圳也通过“三名工程”在全世医院、名诊所、名医生,让深圳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顶尖的医疗服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疾病防控关口提前
社康全面覆盖“管”住健康
10月24日,深圳市全科医生心血管诊疗亚专长培训班在中医院医院(简称阜外医院医院)正式开班,来自全市多家社康中心的全科医生参加为期两天的医防融合继续教育培训。培训旨在提升全科医生对常见心血管疾病诊疗能力。
深圳社康医生这么拼,正是因为他们要做好深圳的基层医疗,掌握老年病、慢性疾病的特点规律,将疾病防控的关口提前。目前,深圳实现了社康服务中心全覆盖。社康中心是深圳健康事业的重要抓手,社康里的医生是老人们的老朋友,“管”起他们的健康,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
深圳医疗还为老人打了一剂强心针,老人可以在社康进行免费体检。据悉,深圳市内65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在深圳居住半年以上)可以在居住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享受免费的健康管理服务,除了各项基础检查;还有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4项、空腹血糖、心电图、B超(肝胆脾胰)等。今年深圳市*府还为老年人增加了一些项目: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双肾B超检查。另外,社康还会为去体检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管理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年,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医疗保障局联合草拟的《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中深圳市拟将把家庭病床收治病种扩大到11类。对于脑中风、肿瘤晚期等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的重病患者来说,设在家中的家庭病床解决了检查、治疗、护理和康复的大问题。
盐田街道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宣传尊老敬老。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李博摄
身心健康是长寿秘诀之一
深圳老人“搞”活动“逛”公园
在深圳名百岁老人资料中,记者获悉,大部分百岁老人居家养老,有一部分老人在养老机构养老,身体还硬朗的老人们还能前往社区参加一些聚会活动。医院老年精神科认知病区主任王永*告诉记者,老人保持适当的社会活动,让自己有价值感,才能拥有好的身心状态。
这几天,深圳市老年协会会长谭家歆正在为“欢乐老人节”活动忙碌着,谭家歆告诉记者,深圳还不能称为老龄化社会,但深圳早已经做好了准备,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老人的社区活动,“幸福老人计划”“银龄行动”等为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老年人通过各类文体、保健、兴趣小组等活动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在社区就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等。
谭家歆说,深圳的养老水平在全国领跑,老年人福利保障从“特定人群”到“适度普惠”,深圳市高龄老人津贴标准全国最高,敬老优待覆盖面全国最广。年,深圳市的敬老优惠待遇从早前“65周岁及以上”的要求降低为“年满60周岁以上”,在户籍上也取消了“深圳户籍老人”的限制,扩大为“深圳居住”的老人。这一调整将敬老优待的范围从原来的20多万人扩大到多万人,足足扩大了六倍。从当年10月1日起,深圳调整户籍高龄老人津贴发放标准,月发放津贴从元-元提高为元-0元,深圳百岁老人每个月都可以领到0元的高龄津贴。更不用提深圳老人免费乘坐交通工具等福利。
此外,老人的生活中需要绿意。深圳全市分布着近0所各类公园,布局合理,贴近社区,“出门见绿,米见园”,在深圳居住的老年人能随时感受鸟叫虫鸣,草绿花香。
深圳形成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体系提升老人幸福感
据悉,截至年6月底,深圳市共有养老床位张,能够有效满足深圳老年人养老床位的需求。
深圳市民*局局长廖远飞介绍说,年深圳市规划了70块养老用地并写入法定图则,目前已形成了以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星光老年之家为支撑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更加便利;养老服务从“*府兜底保障”到*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供给格局;养老服务队伍逐步形成了一支由医疗护理、老年服务、社会工作多元参与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养老科技应用从“局部探索”到“整体布局”。
年,深圳印发了《深圳市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年,深圳将全面形成“”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增强,全面形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
民生投入规模较高
深圳“颐养天年”未来更好
10月25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深圳健康养老学院院长倪赤丹告诉记者,深圳将建设成为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支付能力持续增强、科技支撑更加有力、产品服务丰富优质、社会环境宜居友好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倪赤丹说,深圳具有提前谋划应对老龄化的*策优势。虽然深圳是年轻城市,深圳市民*部门高度重视养老,多部门协同治理,相继出台《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的决定》《深圳市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年)》,市医保局正在谋划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应对老龄化进行财富储备与风险防范。
深圳经济实力相对雄厚,具备“有备而老”的经济基础。总体来看,深圳财*收入与民生投入规模相对较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有序建设,养老机构床位数量达到1.2万余张,“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多层次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有序推进。今年,深圳市*府将“家庭护老者”培训列入市*府民生实事项目,大大提升家庭的老年照护功能。
此外,深圳具有高效率应对老龄化的科技支撑。作为一个科技创新的城市,深圳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企业发挥技术优势,以智能辅具、AI技术、5G应用、机器人等全面支持养老事业,老年人在家庭中可以享受24小时安全值守、家庭养老床位等服务。
深圳还是志愿者之城,慈善为老的氛围相对浓厚。目前,全市一批优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以公益资金资助和参与养老事业发展,如腾讯基金会、招商局公益慈善基金会等。
倪赤丹说,总之,深圳老年人“颐养天年”值得期待,老年人及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将进一步增强。
那么,
百岁老人的生活
又是怎样的呢
记者专程采访了两位老人,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百岁老人*长娇每天要吃4餐饭
年6月出生的*长娇老人已经岁,目前是深圳市年龄最长的老人。昨日记者来到盐田区永安社区西禾树村看望老人时了解到,老人长寿的秘诀或许“与每天吃4餐饭有关”,而且“不挑食”。
*长娇老人目前和她的保姆何子娣一起住,饮食起居都由保姆照顾。保姆告诉记者,老人长寿的秘诀可能跟她每天要吃四餐饭有关,早上一餐、中午一餐、晚上一餐、半夜一餐。“她每天凌晨三点钟都要起来吃饭,醒了就会叫我起来给她弄吃的。”何子娣说,“她什么都吃,不挑食的,像米粉、饭、馄饨,做得软一点,她都吃。”
“她的儿子儿媳妇现在都在香港,请的保姆是她儿媳妇的亲妹妹。因为是亲人,我们都很放心。”老人的孙媳妇胡金柳告诉记者。
在采访过程中,老人安静地坐着。保姆何子娣介绍:“老人家年纪大了,但生活还是能够自理的,吃饭、上厕所、洗澡都没问题。而且她很爱干净,身上基本没有什么味道。人家都说老人就像小孩,她现在就像个七八岁的小孩,有点老年痴呆,有时清醒,有时糊涂,糊涂的时候会自己发脾气,但过一会就好了。”
“老人家给我们讲过她小时候在老家那边很苦的事,10多岁时,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去放牛、割猪草,下地干活,艰苦的生活磨炼了老人朴素的习惯和性格,她到现在什么都还要自己搞,前些年还一直自己养鸡、自己做家务。因为我的两个孩子都在香港读书需要照顾,每周只能回来一次,有时候带老人出去吃一餐饭,老人都非常开心。老人也很豁达开朗,没有往心里存啥事情,很喜欢家里人跟她说说话。”胡金柳说道。
*长娇老人在西禾树村住了三十多年,以前喜欢和村子里的老人打牌,但现在眼睛也看不清了,打不了牌,很少娱乐活动。“她现在就是在家看看电视,或者在家门口散散步,运动一下,晒晒太阳,生活还是蛮好的。”何子娣说。
百岁老革命何伟天天都要读报纸
今年的深圳户籍百岁老人地域分布上,宝安区百岁老人最多,有38人。该区岁的何伟老太太手脚灵便,耳朵有点背,但视力仍然特别好,每每谈到年轻时自己的抗日经历,内心的激动心情总是会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
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在担任东莞妇女抗日同志会会长的姐姐动员下,18岁的何伟也走上了抗日革命的道路,她加入东莞抗日队,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抗日,足迹不仅遍布东莞、惠州、宝安东江流域,更是随部队征战过东北战场。
抗日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因为年纪小,何伟受到了部队里的哥哥姐姐们的照顾,“我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很多,也体会到了什么叫‘革命精神’。”
年,何伟离休后回到宝安,依然发扬着革命传统,多次为宝安区各中小学师生和各单位青年干部讲课;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协助当地爱心组织工作,动员亲友和后辈也参与公益事业。
如今已经高龄岁的何伟,住在仁达爱心护理院,精神依旧充沛,平日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一支笔和一份当天的报纸整整齐齐地叠放在床边。“护理院的人都很友好,也很有趣,他们都爱称呼我‘老革命’,平时我都爱跟他们讲讲我年轻时候的故事。”老人开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