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如何诊治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55.html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孙燕通讯员王蕊朱诗意“带她看了很多地方,以为是精神分裂症,原来竟是这种没听过的病,幸亏有你们!”琴姨(化名)带着75岁母亲陈奶奶(化名),来到浙江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彭国平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复查,看着母亲治疗后逐渐好转,一颗心终于可以稍稍安定。每年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这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症,其实老年痴呆症还有很多其他类型。陈奶奶就得了一种不常见的老年痴呆症。(图文无关)视觉中国供图晚上产生幻觉,要关上窗户拉紧窗帘陈奶奶年轻时能干、乐观,家里家外都一把好手,退休后也没闲着,身体硬朗,晚年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然而两年前开始,她偶尔会出现头晕,时常失眠、早醒,也有忘事表现。以为是年纪大了,陈奶奶自己并未重视。去年底开始,陈奶奶的老伴和女儿发现,一到天黑,她似乎变了个人。“白天她跟我们交流、做事情都很顺畅,等到*昏、天黑,她就一下子变得胆小、紧张、焦虑,要把房门锁上还用椅子顶住,把窗户关紧还要拉上窗帘,好几次还出现幻觉,说家里有隔壁邻居坐在餐桌边,还吵着说被子上有很多虫子。”琴姨说。老伴甚至还发现陈奶奶在睡梦中会突然大喊大叫、手舞足蹈,但是把她摇醒后,她又是一脸懵然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老伴和琴姨心急如焚,带医院,做了头颅磁共振等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所在。有医院考虑陈奶奶可能是“精神分裂症”,但也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医院筛查。多方打听后,他们来到了浙大一院神经内科。“秘密武器”+综合评估,老人被确诊彭国平主任医师接诊陈奶奶后,详细了解了她的病史,除了上述症状外,李奶奶还有间断性的动作笨拙、走路慢等情况,分析陈奶奶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符合“精神分裂症”或“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征,头颅磁共振虽然提示了全脑的轻度萎缩,但无明显的海马体萎缩(阿尔茨海默病典型表现)。波动性的认知障碍(白天清醒,一到夜晚就像变了个人),出现生动具体的幻觉、夜间睡梦中大喊大叫甚至拳打脚踢,同时伴行动迟缓——神经内科专家团队抓住这些细节,首先考虑陈奶奶患有一种叫做“路易体痴呆”的老年痴呆症,这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痴呆症,约占痴呆患者的15%~25%。为进一步确诊,团队成员为陈奶奶安排了多巴胺转运体PET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检查,最终确诊“路易体痴呆”。“什么是路易体痴呆,能治吗?”琴姨表示从未听说过该病。“路易体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我们熟知的这些疾病在症状方面有高度相似之处。简单而言,大脑中有一些蛋白质异常堆积成块,被称为“路易小体”,在不同部位沉积的路易小体会导致患者出现幻觉、记忆力下降、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综合征等系列表现,但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出现上述典型症状。该病虽然无法治愈,但早期发现并及早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确诊后的陈奶奶在浙大一院神经内科接受了相关药物、认知康复和运动功能训练等综合管理方案,两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接下去,她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随访,尽可能控制病情发展。“耐心的陪伴、有爱的关怀,对于延缓病情进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彭国平主任医师说。刚退休不久的琴姨表示,接下去她要带母亲和父亲出去旅游散心,不管未来如何,当下的陪伴确实是最重要的。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及早识别很重要随着全世界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症已成为人类要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报告,全球每3秒就有1名痴呆患者产生。截至年,全球约有万人患有痴呆,而到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1.52亿。在中国,患者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据估计,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万痴呆患者。痴呆症早期记忆力减退、智力衰退并不明显,可能出现:不能完成以往熟悉的事务;能说得出熟悉的物品和人名,却叫不出相对不常用的物品或认不出不太常见的人;性格突然改变,如变得多疑、吝啬;情绪、行为明显变化,如平静时突然泪流满面等。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尽早到有经验的医疗机构进行筛查就诊,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才能避免病情快速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痴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毫无生活质量可言,给家人也带来非常大的痛苦。除了我们最熟悉的阿尔茨海默病,还有路易体痴呆、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等,需要我们精准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才能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浙大一院神经内科主任罗本燕教授说。专家表示,虽然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期痴呆症无法完全避免,但可通过积极锻炼、加强思维训练、保持正常范围内的体重、戒烟戒酒、避免脑部外伤、加强社交、保持良好生活作息、保持心情愉悦等方式进行预防。“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