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181209/6703361.html为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研究进展的交流,9月21日,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携手金域医学协办的“从不早,也不迟——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专题会”于线上召开。国内外专家汇聚网络进行分享,讨论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干预和身心照护等关键话题。
“从不早,也不迟——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专题会”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常见慢性病之一。为了提高普通群众对这类疾病的认知,国家卫生健康委于9月11日公布《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多处强调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的重要性,老年痴呆筛查工作将成为基层医疗机构接下来的一项重点工作。
专题会上,大会主席、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董碧蓉教授分享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数据表明,中国痴呆患者数量已达全世界第一,相当于全球发达国家患者数量的总和,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区域。老年痴呆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医疗和照护负担。
她指出,老年期痴呆的防控任重道远。我们应从容面对、不再逃避,不断提高大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重视痴呆的专科建设,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地预防和延缓痴呆的发生和发展,全面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大会主席、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董碧蓉教授
作“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展”分享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会长杜怡峰教授表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通过有效管理相关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吸烟、有害饮酒、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等)和促进保护性因素(合理膳食、教育水平、社交活动、益智活动等),将有助于预防或延迟AD发病,从而实现一级预防,这将是AD防治研究中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会长杜怡峰教授
作“应重视AD可控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分享
医院神经科副主任裴中教授提到,阿尔茨海默的发病病程较长,存在疾病前驱期,仅出现轻度行为障碍(MBI),功能保存相对完整,是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的关键窗口。在此阶段,生物标志物是区分老化与病理性MBI的重要工具,能确定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MBI。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超灵敏数字化ELISA使得血液生物标志物(如NfL等;金域医学已开展NfL、NfH等新一代超灵敏标志物检测)成为现实,解决了脑脊液在患者中接受度不广的问题,为临床一线带来了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案,使得早期人群极大获益。
医院神经科副主任裴中教授
作“轻度行为学障碍的生物标记物进展”分享
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主任莫仲棠教授带来了脑影像学定量方法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应用分享。这项最新科研进展在A-T-N诊断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融合多个脑区的磁共振影像结果,精准分析脑损伤、预测病程进展。在已开展数年的研究工作中,莫仲棠教授团队提出了适用于个体的AD相似性萎缩评价指数(AD-RAI),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方面比单独评价海马体积更为优越,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
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主任莫仲棠教授
就“基于磁共振影像的人工智能方法
在阿尔茨海默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进行分享
日本人类综合科学大学保健医疗学部讲师赵月红教授从护理学角度剖析了认知障碍老人的心理特征,提出患者家属要通过知觉、感情和语言的方式综合交流,使认知症老人内在环境得到满足。家庭护理学的发展需要跨行业、多学科的人员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认知障碍老人得到专业团队的帮助,才能减轻家属负担,真正提高老年生活质量,让患者度过有尊严的老年。
日本人类综合科学大学保健医疗学部讲师赵月红教授
作“认知症老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分享
本次会议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干预、早期诊断和身心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借本次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的契机,希望可以普及宣传老年痴呆的基本知识,强调早期筛查的必要性,使防治痴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