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本文作者▼
医生,我前两天做了个脑CT,报告上说有‘腔隙性梗死灶、软化灶’,这个有问题吗?
你为什么要做脑CT?有什么不舒服吗?
我最近老是感觉头昏头重,晚上睡觉也不好,医院做做检查。
以前有什么毛病吗?有没有得过脑梗?
以前身体还可以的,就是血压高,脑梗、糖尿病啥的都没有。医生,你说我这个是不是就是脑梗啊?这个严不严重啊?这个需不需要住院挂水啊?
面对这样一连串的“灵*”追问,我回答道:
你CT上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多见,很多人做个脑CT都有的,这叫做“无症状脑梗死”。
啊?什么叫‘无症状脑梗死’?这是什么病啊?
这是我在一次门诊时候遇到的病人的疑问,我想这也是很多病友的疑问,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沉默”的疾病吧。
什么是无症状脑梗死?
无症状脑梗死是指患者在做脑CT或MR检查时发现有脑梗死病灶或软化灶,但临床上没有与病灶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也没有明确的脑血管病的既往病史。如果把我们的颅脑结构比作是房间的话,无症状脑梗死可以想象是房间墙面的小块掉漆,但这些掉漆并不怎么影响居住和使用。
“无症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1.确实无任何症状,是在因其他原因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的。
2.有症状,比如上述的头昏、头重、失眠等等,但这些症状并不能由影像学发现的病灶来解释。
3.可能以前有过一过性的症状,但患者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因而忽略、遗忘了相关症状。
在无症状脑梗死中,大多数为小病灶,即“腔隙性梗死”或是“腔隙灶”,也有一部分梗死灶面积较大。这些病灶有很多长得相似的“兄弟朋友”,包括: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脱髓鞘病变、血管源性脑白质病变、陈旧性脑出血等,如果不辨别清楚,很容易造成过度诊断或误诊。当脑CT发现病灶但不能确定时,就需要借助脑MRI来进一步判断。
哪些人容易有无症状脑梗死?
无症状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患病率约为8%-28%,是有症状性脑梗死的10倍。年龄越大,患病率也高。年龄增长是无症状脑梗死的重要且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吸烟,“三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有颈动脉狭窄、心血管疾病(如房颤、冠心病、心肌病等)、慢性肾脏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抑郁等慢性疾病人群均为无症状脑梗死发生的高危人群。
无症状脑梗死有什么危害?
无症状脑梗死,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可能会逐渐加重,从“沉默”逐渐进展到出现临床症状,导致不良后果。研究表明,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发展为中风的概率是健康人的2倍,5年的症状性脑梗死的累计发生率高达3%-10%!小病灶,大隐患,这么高的卒中发生率,确实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无症状脑梗死的老年人也更容易发生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如果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同时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则会存在更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损害也会更严重,因此干预脑血管疾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减退。此外,无症状脑梗死还与肺炎、步态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等有关。
我们应该怎么做?
01
综合评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防治无症状脑梗死、保卫健康的“战役”中,我们首先需要做到“知己知彼”。
“知彼”就是要了解疾病,这样才能既不过度担忧,也不会满不在乎,相信大家看了上述介绍,应该对“无症状脑梗死”有所认识了吧。
“知己”就是要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积极筛查血管危险因素,还需要做到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定期体检。
02
改善生活方式
1)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
2)低盐低脂饮食,注意膳食种类多样化。
多吃粗粮、新鲜的水果蔬菜(尤其是柑橘类水果、苹果、梨和多叶蔬菜)和低脂奶制品,多吃“白肉”(如鱼虾),少吃“红肉”(如猪肉),少吃油炸、腌制的食品。如果有糖尿病、高尿酸等疾病,还需注意低糖、低嘌呤饮食。
3)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4)合理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研究表明,运动对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慢性病都有好处,防治效果和药物疗效相当,甚至更好!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的轻体力活动、不规律的锻炼不能达到预防脑卒中的作用。虽有无症状脑梗死,但没有血管危险因素、身体健康的人群,推荐每周至少3-4次,每次至少持续约40min,中等或以上强度(运动时心率达到次/分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跳广场舞等,需要注意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如有血管危险因素,或合并有其他疾病,需进行评估后进行个体化锻炼,需量力而行,切忌过度不合理的运动。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建议每1小时进行短时活动。
03
药物治疗
1)控制危险因素。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需要对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治疗。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血压控制不仅要控制血压水平,还需要控制血压波动,在没有禁忌症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推荐优先选用CCB(即“地平”类药物)和RAS阻断剂(即“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则要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2)酌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和二级预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如果发现有无症状脑梗死,一定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吗?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单一的腔隙性梗死,不伴有血管危险因素,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如果有血管危险因素,则需要到专业医生那进行评估。
如果病灶为新鲜病灶,则需要按照急性卒中治疗。
3)房颤患者抗凝治疗。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如果合并无症状脑梗死,则需要进行专业评分,评分≥2分,且出血风险较低患者,建议口服抗凝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需要监测INR调节用量)、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
对无症状脑梗死的处理,应将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放在首要位置,运动健身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今年的“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是“医体融合,预防卒中”,口号是“科学运动,健康生活”。认真防治“无症状脑梗死”,可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病的风险,但同时也需避免过度诊疗。脑卒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所以更需要我们积极做好卒中的预防工作,希望大家管住嘴、迈开腿,热爱运动,科学运动,远离卒中,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无症状脑梗死诊治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51(9):-.2.徐运.加强无症状脑梗死的规范化诊疗[J].中华神经科杂志,,51(9):-.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52(9):-.作者介绍钱俊枫
简介: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医院神经内科,擅长脑血管病、癫痫、睡眠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疗,尤其对脑小血管病、癫痫、脑电图有一定的研究,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篇,SCI论文1篇,主持完成苏州市级课题1项,获常熟市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项。
▼推荐阅读▼
延长寿命的食物被发现了!有机会让心脏病的死亡率直线下降!
-11-24
盘点腰椎间盘突出的五个误区,带你全面了解腰突!
-11-24
关爱你的健康,一整年!年度常笑健康台历温暖上线!
-11-2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