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豆瓣92,全程高虐,不忍看第二遍 [复制链接]

1#
最近有部纪录片把毒药君看哭了,决定推荐给你们。准备好纸巾,每个环节都催人泪下。我痴呆了,请多关照!IGoGaga,MyDear片名给的非常直接,讲的老年痴呆症(阿兹海默症)。因为非常真实,影片一经放映就收获好评。豆瓣目前评分9.2,日本本土评分网站也给出了4.2的高分。这部电影的导演信友直子,此前一直在日本的一家电视台担任要职。记录父母的生活,是她很早就养成的一个习惯。而这个习惯的养成,其实源自母亲文子的爱好——摄影。受文子影响,成长过程中,直子不但爱上了摄影,并将此作为志愿填报了大学专业。尔后又顺利进入东大深造,并在毕业后进入了憧憬已久的电视台。直子形容记忆中的母亲,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对外要维护好邻里关系,对内要料理家务。如此操劳下还要坚持自己的兴趣,在昭和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年代,是相当罕见的一件事。好不容易熬到女儿独立,文子也不忘记继续培养爱好。除了摄影,她对书法的钻研,甚至能在一些比赛中拿到名次。然而,就是这样精明能干的一位女性,年老后,却有一场灾难在等待着她。一次,直子照例利用闲暇时间,从东京返回老家探望父母。可她却发现,母亲的记忆力开始出现衰退迹象。这一点,连文子本人都察觉到了。这个时候的文子,已经是高龄85岁的老人。家中的父亲信友,也高达93岁。为了保证家人健康,医院检查。这一检查,就检查出了毛病。根据医生反馈,文子的大脑已经出现了脑萎缩情况。其中,涉及记忆区的萎缩,是导致她记忆力大不如从前的重要原因。要缓解这种症状,除了药物治疗,别无他法。因为此时的文子已经进入恶化期,即便得知这个噩耗,她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悲伤。反倒是身为女儿的直子,感到格外感伤。看到母亲一日不如一日的记性,直子想起患乳癌时,母亲特意赶来东京照料自己的时光。那段时期,因为化疗的缘故,直子开始掉发。面对女儿的病容,文子一直用乐观的精神支持着她。最终,平安度过了这场危机。影片有一处处理得非常动人。在手术当天直子被推进手术间时,直子请来友人继续用摄像机记录生活。当她本人接受手术期间,镜头拍到了一段意想不到的画面。那是文子对直子朋友的掏心窝子话:她有点任性,请你不要生气。我可以理解她的心情,但她的情绪实在难以控制。想必也让你很不舒服吧?当得知女儿的手术一切顺利时,长期笑脸迎人的文子再也绷不住了。第一次,文子在镜头面前哭了出来。积压的情绪中,包含着对女儿所经历的怜惜。也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女儿沉沉的爱。如今,母亲的状态已经逐渐恶化。直子动了辞职回家照料文字的念头。这时候,直子的父亲站了出来。信友宽慰女儿,自己身体还算健康,让女儿放心去工作。但,就像我之前所说,记录下这段影像时,直子的父亲已经是93岁高龄。他所谓的“没问题”,只不过是在勉强维持一个昭和男儿最后的尊严。实际上,从超市搬一趟日用品,就已经耗费掉老人大部分体力和时间。可即便如此,信友依旧坚持独自照顾妻子。直子甚至惊讶的发现,以前从来不做家务的父亲,开始尝试亲自下厨、整理衣物、打扫房间。日本传统的大男子主义和对家庭妇女的压榨,固然有不可取的地方。但这不代表,直子的父亲就是个大猪蹄子。通过片中一些闪回可以了解到,信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可靠的男人。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他一直没中断过对知识的渴望。即便90岁高龄,信友依旧保持每天阅读的习惯。不光自己学习,他还鼓励女儿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尽管家中就一个独生女,但信友从来不干涉女儿的选择。正是这种开明的家庭氛围,直子才能至今保持单身之余,也能充分享受经济独立带来的自由和快乐。而作为一手扛起这个家的功臣,文子曾表示,尽管家里没到大富大贵的程度。但信友带给自己的安全感和随之而来的幸福感,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而现在,夫妻俩因为一场疾病,面临着空前挑战。无论从哪一种角度来看,丈夫信友都已经很难独自照料文子的生活起居。一开始,直子提议让老人购买的保险公司提供家政服务,信友还显得有些难为情。但事实证明,三方机构的介入,的确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信友的压力。在相关机构的帮衬下,文子似乎又回到了原来活泼的状态。可即便如此,阿兹海默症带来的影响依旧肉眼可见。既然是一种慢慢和自我道别的不治之症。在这种疾病的侵略下,文子的记忆力,开始随着病情的恶化呈直线下降。慢慢的,上一秒她才答应去老年中心(适度社交是保证语言系统不退化的保守疗法之一),下一秒,就忘得一干二净。对父女催促她出门的行为,文子也开始失去耐心,变得易怒。这和之前温柔幽默的她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另一方面,阿兹海默症还令文子丧失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记忆力的衰退,让她不懂得如何行走。于是,在后期影像中,你会看到文子大部分时间要么坐着,要么躺着。严重时,甚至连起床这件事都办不到。此外,因为没办法像健康状态时那样自如控制身体。磕一下,摔一跤,都是无法预料的新常态。痛苦至极时,文子曾想到了轻生。那是一种无法掌握自己结局的愤怒。同时也是一种不知自己该如何是好的无奈。第二次,向来坚强的文子,在镜头面前哭成了泪人。好在,信友和女儿一直不离不弃。和《人生果实》一样,片中通过种种细节,展现了老两口人之暮年时依旧保持的默契。那种默契,已经超越病痛带来的折磨,成为一种深藏于潜意识之中的依赖。看得人动容之余,也让人感受到信友夫妇之间的羁绊。不同于《人生果实》的地方,在于影片尽管展示了晦暗的现实。但却并没有用最后的离开,去放大病人和家属的痛苦。人世间最令人难过的也许不是疾病。最令人难过的,也许是当你承受痛苦时,却发现自己是孤零零一个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尽管文子因为这场疾病丢失了自我。但信友的那碗面,依旧反映着人类最根本的本质,那是我们得以延续至今的原因。那个原因,名叫爱。人生在世,不过匆匆几十年。可以很快,也可以很慢。有一个人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直到生命尽头。所谓伴侣,大抵如此。当看到两个人慢慢变老的状态。那一刻,你看到的不仅仅是时间的力量,同时也是生命的厚度。所有的病痛,在这份由时间凝练的厚度前,都不值一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