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科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让人不自觉想起 [复制链接]

1#

本文作者:风吹沙

几年前,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说美国研究最新的阿尔兹海默病药物宣告失败,并说20年内阿尔兹海默病将没有新药被研制出来。我记得当时读到这篇报道时,心里充满了悲伤,人类又得在遗忘的黑洞里独行20年。

阿尔兹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其实它只是老年痴呆病里的一种,大约占老年痴呆病的60、70%。世界上第一例阿尔兹海默病在多年前被确诊,年,医学界正式命名为--阿尔兹海默综合症。

电影的英文名叫”Thefarther”,我喜欢中文名《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安东尼·霍普金斯扮演一位罹患阿尔兹海默病的父亲,在剧中也叫安东尼。那个曾经刀子般眼神的汉尼拔,在电影中无助的、对抗的、惊恐的、不知所措以至孤独悲伤的眼神,深深抓取着人的心。

这个世界的悲剧是什么,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打碎给你看。人类的悲剧是群体在生命衰减过程中的无能为力。在我们无可逆转地走向生命终点时,一些人坠入了遗忘的黑洞。活着的遗忘是残忍的,亲人和世界明明就在眼前,却如远隔万重山,这是一个人的荒原独行,陷在时间漩涡里,不知在哪里,不知去哪里。《寻梦环游记》里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看电影的体验就是有着最好的心境带入,让未亲历者更能感同身受。通过这部电影,我们感受着一个人怎样慢慢遗忘了自己,遗忘了亲人。

电影有三个场景,自己家,女儿家,养老院,这是电影的三个场景转换。影片开始,女儿安妮怒气冲冲地来到父亲家,因为父亲赶走了第三个护工。父亲在听音乐,一下被打扰的惊恐,然后就开始找手表,并坚持手表是护工偷走了。女儿去卫生间台盆下找,果然在那。在接过手表的一瞬,父亲有种疑惑的感觉。从这里开始,父亲迈向了失忆的门槛。

安妮和父亲说有了新对象,要搬去巴黎,所以她必须找一个护工来照顾他。转天,父亲在客厅里发现一个陌生人,男人自称保罗,是安妮的丈夫,他们结婚已经十年了,并称这是他的家。进门的女儿更让父亲困惑,这位女儿不是安妮,是另外一个人,他又想找那个自称是安妮丈夫的男人求证,可是女儿说,这里根本没有别人。父亲坚持认为新来的护工是小女儿,墙上挂着小女儿的画,但一转身,那幅画不见了,只留下一个画框印痕。诡异的事情不断发生,简直就是一部悬疑片。

这时候观众发觉,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嵌入了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体验中,这种体验拉近了健康人和病人的心理距离。时间、空间、记忆变得倒错,碎片化,叙事不再完整,而我们也能越来越深地感受到错乱和坠入。这是无与伦比的共情,所以这部电影获得了93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真是实至名归。

对于普通人来说,许多习以为常的事,在特殊人群里就显得特别困难,比如聋哑人、盲人、肢体残疾的人等,健康人的日常行为对他们来说可能难于上青天。我记得小时候念书,老师就反复强调,时间具有一维性和不复返性,我们也一直天经地义地认为本来就是如此。我们的时间也一直是这样运行着。以时间轴串起的记忆如一本装订的书,按页数翻阅,从不出差错。但某一天开始,书的内容倒错了,页数也装订混乱了,时间和内容来回跳跃,你觉得一切都把控不住了,生命的片段如黑蝴蝶在脑中飞舞,并停留在记忆的任一朵花上,你对自己的艰辛也发生了动摇。终于,你跌入时间的黑洞,并再也不能出来。

在阿尔兹海默病患者那里,时间就是这样支离破碎,他们没有办法把时间和记忆理性地串联起来,并用这种理性支配自己的日常行为,他们的行为变得错乱、怪诞。我感到记忆对行为的理性支配常人的世界起着多么巨大的作用,而一些人被困在时间的夹缝里,记忆不受支配,随意混搭。他们自己被困也困住了亲人,这是一个共同下陷的过程,无助无望。

在父亲还能记得女儿的日子里,父亲站在窗后,看着女儿来了又走,走上熙熙攘攘的大街,一种年老的孤独就在这样默默地目送里。安东尼的思维中固执地留住了出车祸死去的小女儿,他把护工当成他的小女儿,他在时间倒错里回到了从前。从这个情节我们也看出小女儿出车祸这件事在他心里深深的伤痕。住在大女儿家时,女婿对他不好,一直坚持要送他去养老院。女儿难以抉择。从这部电影我们不但感受到阿尔兹海默病对人类老境的伤害,也感受到亲人对赡养问题的无助。在某一个瞬间,安妮在意念中想掐死自己的父亲,她的内心处在了崩溃边缘。在父女交流的片段里,他们双手交握,爱在这交握中传递着,安妮泪流满面。安妮的矛盾心态演得特别好,陪伴阿尔兹海默病人对健康人来说,面临着身心巨大的压力,这一点让我内心五味杂陈,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现实如此残酷,在养老面前,谁能够道德评判他人。

因为父亲的病,父亲和女儿同时都被困住了,女儿在长期挣扎、付出、煎熬之后,选择解脱,将父亲送入养老院,自己也就不再被“困住”。但是父亲怎么办,这些无助的老人怎么办?

在养老院里,父亲不知身在何处,他脆弱无助地哭了,他说,“我感觉好像我的树叶都掉光了,我已经搞不明白发生的一切了。”他蜷缩在女护士怀里:“我想要我的妈妈,我想离开这里。”时间像水一样的漏光了,他回到了婴儿的元初,那是人的来地。

安东尼·霍普金斯因《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一片,毫无悬念地摘得93届奥斯卡影帝桂冠距离上一次《沉默的羔羊》获得影帝近30年了。霍普金斯说,这部电影不需要刻意表演,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很容易的角色。而扮演女儿安妮的英国女演员奥利维娅·科尔曼,年她因《宠儿》里疯癫的安妮女王斩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第二年又因《王冠》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可谓实力雄厚。在本片中,女儿的无助、无奈、愧疚、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导演佛罗莱恩·泽勒也非常牛掰,小说家加剧作家,《父亲》就是他自己写的作品,先成为舞台剧,然后又改编成电影。如果这部影片是以第三者视角叙述,那不能算是一部好电影,带来的震撼力也不会更强。而当我们成为一个潜行者,潜入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身心里,感受自然大不同。泽勒说:“不希望让观众舒适地看完本片,要让他们对安东尼这个角色产生共情。”

关于老年题材的电影,已经不止看过一部,几年前的朱丽安.摩尔演的《依然爱丽丝》、法国电影《爱》等,我依然记得爱丽丝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失忆,她所感受放下记忆的同时无奈放下的尊严。无论是《父亲》,还是《依然爱丽丝》,以至《爱》,只是展示了老龄问题,却没有更好的解决之道,世界在面对老龄化时依然手足无措。这也是我文头在知道阿尔兹海默病药物研究失败时的心境。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被诊断出阿尔兹海默病,那是年,他写了一封公开布,在信里他说:我们衷心希望我们的公开能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老年性痴呆症的警惕,也许,这促使人们去更好地理解罹患此病的个人和家庭。不幸的是,老年痴呆症的发展常会使患者的家庭背上沉重的负担。他还说:现在我开始走上了生命日衰的途程。我只希望有一种方法,能使南希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10年后里根总统离开了人世。

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写《百年孤独》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等都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所有人,无论贫穷富有,幸福不幸,在共同走向衰老的过程中,都将面对这样的问题,这是人类需要翻过的一座山。

我身边出现过好几个有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的家庭,他们的困境和无助让人不忍卒听。我曾经认识的一对老夫妇,老太患阿尔兹海默病,老爷爷不堪繁重的照顾压力,突发心脏病去世,不久老太也离开了人世。生命的尊严在面对病患的困境已经变得无足轻重,生死已不成其为问题,解脱才是。

比尔·盖茨投资1亿美元用于研究阿尔兹海默病,他在接受CNN采访时说:“我相信会有一个解决办法,现在任何类型的治疗都将会被视为巨大进步,而我们长期目标必须是治愈阿尔茨海默病。”

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目前依然没有找到能治愈阿尔兹海默病的有效办法。据世卫组织《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年报告》公布的数据,全球目前有万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我国约有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到年,我国预计患者人数将达万,而全球将达到1.52亿。

每3秒钟,全球就产生一位痴呆症患者。

这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我们还没有准备好。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