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大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小品从一度压制相声,再到逐渐没落的标志,就是小品创作公式化,段子杂糅+鸡汤台词+煽情收尾,如果演员最后没有在柔美的音乐环绕中痛哭拥抱,仿佛这个舞台就不能谢幕一般。
当煽情从一种选择,变成了一种舞台必然的套路,那么这种艺术门类的创作者们一定是黔驴技穷,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
诚然,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是喜剧创作者的最高追求。但这种悲剧应该是内化而且深层的,让观众在笑过之后陷入沉思,对照现实生活品味其中的苦涩。
而不是由演员在舞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把情感灌输给观众,这其实就是悲剧本身,它还是表象化的,达不到内核的程度。
就像高晓攀在第一季欢乐喜剧人里面演的《梨之园》,也因为过度煽情被网友诟病,认为高晓攀打情怀牌走捷径,违背了喜剧人的初衷。但这个节目其实本身质量不差,用一个敬老院为背景,把三种传统曲艺形式的没落,用三个有点老年痴呆的艺人进行演绎,道出了传统文化的没落与悲哀。
这节目如果放到第五季第六季欢乐喜剧人,绝对是夺冠热门,奈何高晓攀赶上了《欢乐喜剧人》的巅峰首秀,当时贾玲沈腾宋小宝李菁曹云金集体开大,几乎汇聚了除了德云社以外全国最顶级的青年喜剧人,高晓攀的落败主要是对手集体开高达,煽情还是其次。
而到了刚刚结束的《欢乐喜剧人》第六季,德云社烧饼不光是煽情,而且还煽的是德云社内部情怀,德云社铁杆粉丝以外的人根本GET不到的情愫,说白了撒狗血都是对着德云社招牌撒,这样的作品竟然能进入决赛,而且还感动了一大批“观众”,可见这一季《欢乐喜剧人》已经水平跌倒了何等程度。
烧饼这个表情不是刚做了痔疮手术,而是在哭~
德云社现阶段强推的几组人,实际上在岳云鹏之后的所有演员,包括张云雷孟鹤堂张九龄张鹤伦烧饼,全部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创作能力匮乏,好容易憋出来一个作品,基本都是以“郭德纲”、“德云社”、“小剧场粉丝”几个标签为核心,拓展剧情和制造包袱。
小黑胖子梗、师娘梗、于谦梗、于大妈梗、刹车哭梗、南京南站梗、钢板梗、叛徒梗、主流相声梗、肤色梗、眉毛梗等等等等~
无一例外的,都是针对“德云社粉丝”这个人群而去,冲着她们喜闻乐见的内部包袱进行创作,甚至可以说根本不需要创作,直接把粉丝在小剧场录像的剪辑片段文字化以后就搬上舞台。表演完之后德云社粉圈自然会疯狂扩散和安利,形成叫好又叫座的假象。
但实际上看到这些跟江湖黑话一样的内部包袱,路人根本不知道在表达什么,更加起不到展现演员实力的效果。
就像烧饼这次的节目一样,讲述他跟郭德纲的师徒情谊,把孟鹤堂等德云社演员感动得稀里哗啦,德云社粉丝们集体泪奔。
但走出这个“德云文化”的内部圈子,有多少人愿意去了解烧饼父亲从东北把他送到德云社,他作为一个惹祸精在郭德纲家里吃喝拉撒,跟师兄弟们恩怨情仇嬉笑怒骂,长得太丑被观众嫌弃但郭德纲夫妇对他疼爱有加,一度差点被曹云金拐走但浪子回头,结婚那天郭德纲一句“我的饼儿长大了”让烧饼泪洒当场~~
这些感天动地的鸡汤故事,其实是企业文化和内部团建应该拿出来表演的,一旦拿到公共舞台去展示,就需要将这些故事二度创作,把一些外人不知道的信息通俗化处理,把泪点和煽情点转换成一种符号,凸显“师徒情”“父子情”,而不是赤裸裸的感恩“郭班主”“郭爸爸”。
这种毫无艺术加工的流水账煽情,只会让人觉得烧饼是在讨好领导,想要让老郭给他涨工资而已,无法展示他的喜剧实力,更加感动不了粉丝以外的路人。
说实话这个作品呢真的很难看,不是针对烧饼的长相,而是他这种毫不走心强行煽情,还煽得那么偏门的创作,真心难看到了极点。
就像张云雷在欢乐喜剧人第五季唱《大实话》感动郭德纲,张鹤伦老段子翻新直接搬上竞技舞台(还被指出抄袭),《笑傲江湖》张九龄王九龙全部讲小剧场包袱一样,德云社演员似乎都在一个困局里面走不出来。
这个困局就是流量粉圈的舒适区,以及无法突破创作瓶颈的尴尬。
或许这些年轻演员真正需要借鉴的不是郭德纲成名之路,而是学学岳云鹏如何淡化在创造中德云社标签,把自己的经历作为底本创作《保安队的故事》等,把煽情都煽出喜剧效果,观众即使不知道德云社,也能GET到笑点和辛酸。所以岳云鹏能拥有国民级热度,并且登上春晚的次数比郭德纲多得多,这是真正摆脱了德云社标签的国民喜剧人,而不是活在德云社标签下的郭德纲儿徒爱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