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般好点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有我国“导弹之父”之称的钱学森,对自己的智商是非常自信的,又是谦虚好学、为人低调的。不论是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时,还是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时,以及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时,他都是这样说:“我本人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我本人只是恰逢其时,做了该做的工作,仅此而已。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但有一次例外。据说,在钱学森晚年,久卧病榻,平时很少说话,有人怀疑他是否患了老年痴呆症。于是趁其住院时,医生便对他进行老年痴呆症测试。一般来说,老年痴呆症的主要表现就是计算数字产生障碍。医生问:“减7是多少?”钱学森不假思索地答道:“93”;又问:“93减7是多少?”他迟疑了一下,答道:“86”;又问“86再减7呢?”钱学森此时发觉医生怀疑他的思维能力,拿这种测试小学生数学水平的题目来测试他,顿时面带愠色地呵斥道:“你知道你问的是谁吗?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负责测试的医生先是一怔,然后忍俊不禁的笑了。因为这清楚地表明,他没有患老年痴呆症。
钱学森的智商之高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他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但他却很少死记硬背。即使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名牌大学,仅用一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在加州理工学院读博士时,一些美国学生嘲笑中国是一个又穷又愚昧的国家。钱学森对他们说:“对于中国的贫穷我无能为力,但让我们来较量较量,我代表中国,你代表美国,到学期结束的时候,看看谁的成绩最好。”果然,学期结束时,钱学森嬴得了这场比赛,令许多中国的学生扬眉吐气。许多人后来承认,如果换做他们自己,是绝对不敢提出这种挑战的。在他刚回国时,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大将便问他:“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不假思索地答道:“有什么不能?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这种自信促成了他的成功,也带出了一大批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科技人才,使我国的导弹、卫星及航天科技得以跨越式发展。
他的天赋高,主要在于有较好的遗传基因。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王钱镠开始,就以“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是第一义”为家训,使其子孙后代人才辈出,宰相翰林比比皆是。近百年来,钱镠的后裔中就有钱学森、钱钟书、钱玄同、钱穆、钱复、钱其琛、钱正英等等。钱学森更是出身于名望世家,其曾祖父钱继祖在杭州东街路开了一个“钱士美丝行”,由于天资聪慧,经营有方,从而逐步使丝行生意兴隆,在杭州颇有名气,成为执杭州丝行牛耳的大亨。他不但家境富裕,其思想理念也相当先进。先是让四个儿子转入仕途,继之让三个孙子(钱家瀚、钱家治、钱家澄)分别去美国和日本留学。于是,年,钱学森的父亲钱家治(字均夫)便与许寿裳、经亨颐等五人到日本留学。此时还是距今年前的清朝光绪年间,能识字的人都很少,有见识的人就更少。而其祖父已经认识到:要让儿孙去先进国家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有所作为。这种培养孩子的教育理念,别说在腐朽没落的清朝末年,就是在当今社会,也是先进的。
好的遗传基因和家庭条件只是外因,是有利于一个人成才的客观条件。但主要的起长期作用的还是要靠个人的努力。事物的外因只是其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其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钱学森在晚年曾回忆说:“加州理工学院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迈小步,那样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他的科学功底深厚,是科学大家,是国内外公认的。特别是几次在发射现场发生重大疑难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作为主帅,总是力排众议,做出果断而准确的决定。事实一再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多次带领科技团队走出困境,闯过难关,令“两弹一星”系统的科技人员打心底里佩服。他的这种能力是怎么形成的,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弗兰克.马勃,为其保存了40年,共余页手稿的事,说明了他的天才主要还是来自于勤奋。他在年被美国“驱逐出境”回国时,美国移民局不许他带走手稿。他的大量手稿就留在了加州理工学院,已经退休的马勃教授,便把其收集到的涉及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工程科学、物理力学等方面的手稿,于年夏天送回到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后来据此出版了《钱学森手稿》一书。
由此看来,不论一个人聪明还是愚笨,不懈努力才是第一位的。从人生的进步到社会的发展,都是遵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螺旋式上升的。一部科学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科学创新史。自强是人生的动力,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莫过于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当有人称赞鲁迅是天才时,他说:“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到了工作上罢了。”中国解析数论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的华罗庚,以初中文化水平,20岁时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后来被聘为西南联大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当记着让其谈成功的经验时,他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人生在世,千差万别,但只要抱定“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即使不能辉煌,但也能做到问心无愧,命运也就暗淡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