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小学一年级家长群炸锅了:一个家长在群里说自己孩子跟前去接孩子的奶奶一起不见了,打电话也没人接,现在已经放学一个半小时了,祖孙俩就是走路也该走回家了,可是到处都联系不上。
这孩子之前原本是一直坐校车的,可是今天第一次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就比以往的正常放学时间延迟了一小时,校车早就走了,只得让孩子的奶奶来学校接回去。
学校距离家里也不是很远,就是大概二十来分钟校车的路程,估计这老年人第一次来学校,对路线不熟,又不会用打车软件,回去的时候就迷路了,不晓得带着孙子走到那里去了。
家长们听说后都非常着急,纷纷出主意,有热心的住得距离学校比较近的家长甚至跑到学校门口去找。
这个走丢的奶奶,让我想起另外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本身是一个拆迁户,平时也非常节俭,照说她收的房租跟领的社保都足够她生活了,可是她却每天都去外面的小面馆帮佣,一个月两三千块钱,而在帮佣的间隙,她还要负责接送一个读小学一个读幼儿园的两个孙子。
老太太告诉我,她儿子在某国企上班,虽然工资还凑合,但是离婚了,想要二婚肯定需要钱,加上离婚后2个孙子都归他,就更费钱,于是就出来做事,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给儿子多存点钱,分担一点。
她两个孙子的日常开销都是她在管着,学费也都是她出,她儿子就只管上班,自己赚钱自己花。就这样,她还是出来打工只是为了能给儿子多存点钱。
我们中国人向来都自诩是非常聪明的民族,都不愿意干吃亏的事,唯独“当父母”这个事,摆明了就是亏本生意,可是大家却还是抢着去干,还自我精神催眠,说什么“养儿防老,多子多福”。
人人都喜欢多生多养的理由也很简单:一个子女的话,如果靠不住就彻底完蛋了,有四五个子女的话,就算这个不养,那另外一个也会养,总有一个会给养老。很有点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风险的意思。
可现实却是,许多老年人不仅不能享儿孙的福,反而不得不终身操劳,给儿孙做免费的“义工”:教育孩子成材,给孩子成家,给孩子谋前程,养育孩子的孩子。
要是遇到有两个以上儿子的,那简直恨不得能把自己分成两半,以便每个亲儿子都能有一个免费带孙子的保姆,否则,给这个带孩子,肯定那个就有意见,出钱给那个请保姆,这个又有意见。
如果做的不合心意,自己受苦受累不说,还换得子女的嫌弃,不要说什么老来安慰,不被辱骂就不错了。等到老了,久病缠身,不能为子女出力,还需要子女成天伺候,那简直是不论子女还是父母本人都巴不得早死早解脱了。
虽然每个“父母”都是自愿的,父母跟子女之间的种种纠葛,也都是父母的“自作自受”,但是身为子女,在肆意指责父母做的饭菜不合胃口,做事不够利索,没本事给你买大豪宅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在你小的时候,只要一生病,父母就守在床前祈求神灵只要你能身体健康,哪怕自己减寿十年都行;在少年时代,当别人的父母每次去学校得到的都是表扬,收获的都是称赞,而你的父母却隔三差五被老师叫去责骂,脸上无光;在中年时代,当别人的父母傲娇的晒着自己子女送的昂贵礼物,而你的父母却因为你刚买了房子正在节衣缩食的帮你还按揭?
等到你也不再年轻,风烛残年的父母生病卧床了,你可真心实意的愿意去床前伺候?父母老年痴呆了,你可曾在逛街的时候拉住父母的手,只为给父母一点安全感,以免他因为害怕会走丢而像个孩子般的惊慌失措?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那个走失的老太太能尽快被找到,而天下所有的子女也都还来得及真诚的跟父母说一句:“谢谢你们爱”。
转载请注明:《古蜀国密码》红小尘